安史之乱中,叛军为了打开唐王朝的东南门户,切断唐王朝的赋税来源,派大军向交通要冲睢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为了阻遏叛军南下,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一批唐朝的文官武将在缺兵少粮的恶劣条件下,坚守城池十多个月,有效的阻遏了叛军,打破了叛军南下的企图,为唐廷平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虽然睢阳城最终被攻破,张巡等人惨遭杀害,但是这种舍生取义的情怀、不屈无畏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们。
天宝十四载(755年),身兼三镇的边疆大帅安禄山在范阳(治今北京西南)起兵反唐,这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唐玄宗腐朽统治造成的恶果。
安禄山的行动,不是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行为,也不是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的斗争,其性质是拥有雄厚力量的野心勃勃的藩帅反对唐朝廷,企图夺取最高统治权的武装叛乱。
这次叛乱震碎了李唐王朝的盛世之景,敲响了王朝走向衰败的警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正如中唐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写: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叛乱之后的安禄山,势如破竹,短短35天打败大将封常清、高仙芝,占领东都洛阳,自封为大燕皇帝。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唐玄宗过高地估计唐军实力,在兵力尚未集中,准备很不充分的情况下,催促镇守潼关的哥舒翰发起攻击。唐军在灵宝与叛军遭遇,中伏大败,叛军随即出兵攻下潼关,俘虏哥舒翰,不久又拿下长安,逼得唐玄宗慌忙西逃。
安史之乱第二年,安庆续伙同奴仆弑杀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帝,为了打开东南门户,切断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叛军不顾一切地向睢阳发动进攻,从而拉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睢阳之战的序幕。
一、战前序幕
公元712年,二十八岁的李隆基接受父亲唐睿宗的禅让,成为大唐王朝新的统治者,史称玄宗。他继位一年就除掉了权利路上的最大障碍,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稳固了自己的皇位,之后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拨乱反正,将他治下的大唐王朝推向高潮,迎来了唐王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国泰民安,万邦来朝,经济繁荣。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唐玄宗晚年荒于政事,志得意满,陶醉于他早年勤政所取得的成就之中,放纵于声色,流连于歌舞。
他在强娶自己的儿媳杨玉环后,更是尽情于情爱欢乐,将朝廷大小事务一并交与杨国忠,然而杨国忠不具宰辅之才,只知打击贤良正直的官员,拉拢培植一批溜须拍马,不具真才实学的无能之辈,壅塞言路,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再次,由于唐王朝在军事上实行虚内守外的政策,边镇的军事力量日益超过中央,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然而玄宗毫无察觉,过分信任安禄山,竟让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见唐王朝腐朽不堪,有可乘之机,便谋生造反之心。终于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联合契丹、突厥、奚等族,组成声势浩大的二十万大军,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从范阳发兵攻唐。
然而当时唐王朝对内久不用兵,各地州县武库中的武器早已“皆穿朽钝折不可用,持挺斗,弗能亢”,叛军仅用半年时间就一扫黄河南北,逼得玄宗狼狈地逃往蜀地成都。
在叛军攻下城池后,往往纵使将领士兵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地变成田园寥落、人烟稀少。
叛军攻下长安后,主要分兵三路,西线向朔方、剑南进兵,想要歼灭流亡的朝廷势力,中线向襄阳、南阳进军以打开江汉门户,东线向雍丘、宁陵、睢阳发兵,借以切断唐朝的东南赋税来源。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庆绪杀掉其父安禄山后,为了东略江淮,打开新的局面,命大将尹子奇率领十三万叛军,兵临睢阳城下。
睢阳靠近运河而建,为东南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的睢阳城中只有三千多守城士兵,形势十分危急,太守许远便向张巡告急,张巡深知睢阳对于唐军平叛的重要性,留下少数人马留守宁陵,亲率三千士兵驰援睢阳。
张巡,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史书中称他:
“聪悟有才干”,“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
由此可见,张巡是一个通谋略,具有军事才能的杰出将领。正是他,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大小战斗四百余次,将十二万叛军拒之城外,坚守睢阳达十个月之久。
睢阳县令许远,他久闻张巡大名,知道张巡智勇兼备,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及张巡,便主动让位,以避贤能。他对张巡说:“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公请为远战。”
之后他与张巡精诚协作,主要负责后勤保障,而“战斗筹画一出于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