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11月,46岁的托古忠臣肃顺被押上刑场。行刑前,肃顺宁愿死也不愿下跪。刽子手只能用锤子打断他的膝盖,然后将他斩首。
至此,咸丰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被连根除掉了。
咸丰皇帝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咸丰帝虽然寿命不长,却创造了许多令祖辈羞愧的“第一”。
在清朝历史上,他是第一个在位十年,年年征战的皇帝;
第一个被外国人吓坏的皇帝;
先帝面临大敌,却拖着家人逃出皇宫;
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让妃子从政的皇帝。
人生充满坎坷,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咸丰皇帝临终前极力建立权力制衡。结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被两个老婆彻底拆垮了。
清朝偏离了航向,一路奔向永远无法恢复的地方。
一个风华正茂、充满野心的女人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由于这一标志性事件发生在辛酉年,史书称其为“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都得从一个阴谋开始。
1.咸丰逝世
1861年7月,被外国人吓得只能留在热河宫避难的咸丰皇帝,因终日沉迷酒色而病倒。
看到太医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时任总管一切事务的内务部长、内务部部长等的肃顺赶紧劝道咸丰皇帝,请求“追随汉武故事”——此时,皇太子载淳年仅六岁。为了防止少母势力强大,妃子干涉政治,应该杀掉太子的生母仪,贵妃,就没有后患了。!
闻讯,宜妃吓得魂飞魄散,急忙摘下簪子待罪,拥抱哭泣的载淳,终日跪在咸丰帝病床前,发誓永不干涉。在政治上。
这个惊慌失措的宜妃就是未来统治清朝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慈禧,出生于叶赫那拉氏家族,17岁被征入宫,初名“兰贵人”;她被晋朝封为懿妃、懿妃。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慈禧虽然相貌并不惊艳,但她心胸深邃,头脑灵活。更可贵的是,她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能说会写。至此,慈禧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和权力的巅峰!
看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今,而且适用于男女。
咸丰帝懒癌发作时,指示宜妃代为审阅奏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宜妃处理政事的能力日益增强,对权力的渴望也与日俱增。
肃顺见状,在皇帝临终前争分夺秒,要求处决宜妃。
咸丰皇帝被肃顺的话感动了,但当他看到宜妃哭得梨花带雨,跪在年幼的儿子面前时,立刻就心软了。既然人不能杀人,又如何能阻止妃子干涉政治呢??
力竭的咸丰皇帝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套他认为天衣无缝的“天才权力结构”。
首先任命载沅、端华、景寿、肃顺等人为“顾命八大臣”,辅佐小皇帝辅政;
“皇长子载椿,现为太子,遣载沅、端华、景寿、肃顺、木殷、匡远、都罕、焦友英等,竭诚辅佐宰相,支持一切政务。”——♂
然后,她将自己象征皇权的两枚印章“御尚”和“通道堂”分别赐给慈安皇后和载淳太子。由于太子年幼,“同道堂”的印章暂时由其母亲宜妃掌管。
同时规定,顾明八大臣制定的条例、法令,必须同时加盖“御尚”和“通道堂”两印后才能生效。
”这两枚印章是大兴所赐,太后用的是‘御商’印,皇帝用的是‘同道堂’印,这是用来代替朱笔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热河密札》
这样,小皇帝、太后、顾命八大臣就可以互相制衡,没有人能够独霸家族。当小皇帝成年后,自然就能顺利执政。
咸丰帝满意地安排了这一切,带着对祖先无限的愧疚,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精心设计的“三权制衡”竟然如此脆弱,以至于他自贡进京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二叔嫂携手
咸丰去世后的第三天,慈安太后和慈禧就收到了顾明相大臣肃顺的奏折。
大致内容是:“以后等顾明部长拟定文件的时候,你盖个章就可以了,不要看,不要改。”
“圣旨是大臣拟定的,太后却封了,不能更改,章章不供内审。”——《越缦堂国事日记》
肃顺差点就明确了:你们两位太后只需守护后宫即可,不要干涉前朝政事。
是可忍还是不可忍!
慈禧野心勃勃,不准备被肃顺这样对待,立刻勃然大怒,于是立刻跑到慈安,哭着抱怨顾明八大臣欺负孤儿寡妇,不注意两位太后。
原本慈安对政务不感兴趣,但经过这件事,慈安恍然大悟:她和慈禧是战壕里的战友,要保持爱新觉罗家族对家族的尊重。皇权要统治,必须消灭以肃顺为首的顾明八大臣!
就这样,沾沾自喜的肃顺给自己挖了坑:不仅没能逼宫,还让两位太后成为亲密战友,把自己列为头号敌人。
很快,慈禧找到了另一个强大的派系加入——恭亲王奕欣。
奕欣,道光帝的六皇子,也是咸丰帝即位前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所以,奕辛虽然有能力,有野心,有思想,但咸丰帝却一直忌惮他。不但没有给他任何实权,就连顾明的八大臣也没有他的份。
可想而知,易鑫心里是多么的憋屈啊!
慈禧相信,只要他伸出橄榄枝,恭王一定会站在他一边。
但当时慈禧正在热河守丧,而易辛则远在北京,与英法联军处理外交事务。他怎么可能联系上恭王?
慈禧在后宫生活多年,不愧是心机高手。她先是命令自己的太监安德海与慈安的宫女相撞,然后趁机将安德海贬回北京。
这样,慈禧的意思就准确的传达到了恭王府。
收到信后,伊欣感慨万千,前往热河奔丧。肃顺等人觉得恭亲王的要求并不过分,便爽快地答应了。
以馨在灵前哭了,然后提出自己想去看看两位嫂子。肃顺认为,弟弟在自己的兄弟去世时安慰丧偶的嫂子是合理的,所以放心让他见见吧。
最终,不管看到什么,慈禧和易鑫密谋了几个小时,一拍即合,政变拉开了序幕。
3。一招制敌
两个月后,顾命八大臣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
按照祖制,小皇帝需要抱着棺材走路,但当时天寒地冻,回六安的队伍很慢,建议两宫太后和皇帝先回京。
肃顺他们一起觉得带小皇帝会是一个负担,所以还是分配一个队伍,让载远和端华自己带他们回北京。
令肃顺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平时紧张得不敢坐马车的慈禧等人,日夜兼程,只用了两天两夜就抵达了北京。
当肃顺带着大军护送咸丰帝灵柩还在密云缓行时,慈禧和慈安就已经和恭亲王奕欣商量对策,甚至顾明八大臣的罪行被拟定了。
一天后,一无所知的懿亲王载远和端华突然被带进了宗府。紧接着,君宜轩亲王率兵赶到密云,趁肃顺还在熟睡时将他从床上拉了起来。
很快,皇帝颁布圣旨:载沅、段华慈自杀,肃顺斩首,穆因、匡远、焦友英等人被罢官流放,从此,顾八大臣明朝已被灭亡。
顾明八位大臣中,肃顺权力最大,死得最惨。
据历史记载,肃顺临终前曾对慈禧大喊大叫,并发誓至死不跪。刽子手必须先打碎他的膝盖,打断他的腿,然后才让他跪下并斩首。
”行刑前,肃顺对他大喊大叫,他不服管教的声音让人难以忍受。他不肯下跪,刽子手却用大铁柄敲打他,他却跪了下来,两条小腿都被打断了。然后他斩首。”——《清史稿》
从此,慈禧将大清帝国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不再受到任何威逼。
肃顺手握末代皇帝遗志,为何打不过26岁的慈禧?
46岁身居高位、政治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肃顺,为何输给了26岁、一生住在后宫的太后慈禧?常年政治经验为零?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皇权不可侵犯
顾命八大臣的对手无论是慈禧、慈安太后,还是以奕欣为首的北京集团,最终都注定会失败。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顾命八大臣虽然受命“拥政”,但实际上却是代表他们行使部分皇权。
在封建时代,皇权是皇帝专属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中国历史上无数血淋淋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西汉托孤重臣霍光曾经强大到可以废掉皇帝,怎么回事?全家被抄杀,留下千年恶臭。
明朝委派了一位孤独而重要的大臣张居正,不仅位列第一辅政之位长达十年,而且还是皇帝的老师,深得太后的信任。结果他死后不久,他的家就被抄家了,坟墓也几乎被毁了。
先不说,我们来说说清朝历史上,两位成就极致的辅政大臣——多尔衮和敖白,哪一个不是充满耻辱,没有好死的?
所以,从顾明八大臣受命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失败就注定了。
二、咸丰皇帝《圣旨》的设计错误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没有明确授予顾命八大臣起草圣旨的权力。
也就是说,两宫太后手中的封印是死的,而顾命八大臣手中的权力却是活的。
这也意味着,一旦两宫太后抛弃顾命八大臣,联手恭亲王奕欣,将起草圣旨的权力交给奕欣,那么顾命八大臣就会彻底断绝了与两宫太后的关系。争夺王牌。
据说载沅、端华被捕时,还大声喊道:“我未出生,圣旨从何而来?”
他们直到死才知道咸丰皇帝生前给他们挖了多大的坑。
看来关键时刻,把一些细节写在纸上是多么重要啊!
另一方面,恭亲王奕欣被排除在顾明八大臣之外。
无论血缘、威望、能力等,奕辛都有足够的资格入选顾明八大臣,但咸丰帝却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将奕欣排除在外。为他投靠慈禧埋下了伏笔。
顾明八大臣中,无无恭亲王执掌的。欲威而不威,欲武而无武。顾明这样的八大臣如何能够用来制衡慈禧呢?
第三,肃顺骄傲、自负、暴躁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肃顺的惨死很大程度上是自作自受。
当权时,他得罪了太后和皇帝,得罪了底层的官僚,一不同意就咒骂皇帝。
我们可以从两件事中窥见一斑。
第一件事就是明目张胆地朝朝堂吼叫,吓得皇帝尿裤子。
咸丰死后,山东道御史董元春曾上奏奏章,请太后听幕后政务。
慈禧当然很高兴,于是召集八大臣顾明商议此事。
肃顺一听勃然大怒,立即以“这个王朝没有皇太后”为由坚决反对。
或许肃顺太激动了,说话声音太大,吓得小皇帝尿裤子了。
“声震宫中,皇上惊惧,至于哭,淹衣”——《越缦堂国事日记》
第二件事就是独断专行,不与同事团结。
肃顺做事雷厉风行,雷厉风行,但对身边的人却十分严厉。一旦他掌握了权力,他就不会放过别人的小错误。
肃顺担任户部部长共办一年期间,学士白岩因他被斩首,学者翁被迫因与他不和而辞职,大学学者周祖培被他骂得颜面尽失。
肃顺行事风格独特,几乎得罪了他的重量级幕僚。
即使政变发生后,朝鲜和中国也几乎没有人为肃顺求情。
四、肃顺与姚太后的恩怨由来已久
从肃顺的举动来看,他从来没有把慈禧这个26岁的后宫女人当回事。
(1)一生中多次严厉对待慈禧
随咸丰帝逃往热河时,慈禧因乘坐的骡车太破,请侍卫大臣肃顺换乘马车。
谁知道,肃顺直接以“没时间”拒绝了。
后来慈禧实在骑骡车不习惯,就又派太监去询问。这次肃顺对太监勃然大怒,骂道:“你还以为这是在宫里吗?女王才勉强坐上马车,难道你的主人想超越女王?”
咸丰去世后,肃顺本应同时封慈禧和慈安为“皇太后”,但肃顺却在一天后封了慈禧。
这种“歧视性待遇”让慈禧对肃顺更加怀恨在心。
(2)我曾劝咸丰帝除掉慈禧
如果不是慈禧带着年幼的儿子乞讨,咸丰皇帝可能会听从肃顺的建议,杀了慈禧。
自此,慈禧与肃顺的争斗愈演愈烈。
(3)我打心底里反对太后听政于幕后
显然,在这一点上,肃顺和慈禧的看法完全相反。
慈禧查阅咸丰帝多年的奏折,内心充满了权力的渴望。原来,他处处隐忍,是因为咸丰帝还在世,不敢。
现在,小皇帝是自己的了,慈安也和他成为了同战壕的战友。慈禧怎么能允许部长凌驾于他之上呢?
第五,肃顺的策略太不成熟
肃顺是一个处事能力一流的人,但从战术上来说他根本不是慈禧的对手。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让太后和小皇帝先回京城
肃顺此举不仅主动送出了自己手中的王牌,也给了慈禧、慈安、一心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政变。再加上北京是宜信的地盘,有达官显贵,有军人。慈禧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
政变发生的时候,肃顺正在一百里外的密云睡觉,所以他是后来才知道的,他不失败也是没有道理的。
(2)自愿放弃军权
在热河宫的时候,肃顺掌管一切事务,还设有卫戍部队保护皇帝。
但咸丰去世后,肃顺不知道怎么想的,多次以“工作暂时忙”为由要求辞去步兵司令等职位。
两宫太后当然是自己想要的,而没有军权的肃顺,再惹麻烦也赚不到钱。
在这一点上,慈禧比肃顺看得更清楚。她不仅主动拉拢恭亲王奕欣,还得到了原军统司令僧格林沁、原军副司令盛宝、北京步军司令文祥等强大派系的支持。
政变成功的前提是,第一是人民,第二是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军事力量。
总结:
在这场“辛酉政变”中,顾命八大臣彻底失败,毫无悬念。
当时,朝廷八位重臣都已经年过半百,而易辛30岁,慈禧26岁,慈安才24岁。
看来,权力斗争中,从不以年龄论成败,只以能力论英雄!
政变后,两宫太后听政于幕后,恭亲王奕欣成为政王。
但在经历了短暂的“叔嫂合作”蜜月期后,当慈禧发现易鑫也在威胁自己的统治时,他不惜用同样的方式将易鑫赶出皇宫。法庭。
没有易辛的帮助,慈禧真正的治国能力就显露出来了。
人们发现,通过政变上台的慈禧只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所以,她可以轻易除掉顾明八大臣连根,却无法抵御外敌,实现国富民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