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先祖伏羲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
汤姓是中国人常觅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零一位,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当今汤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总人口大约有227万。
得姓始祖商汤,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开国君主,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夏朝末年商人部落首领。任夏朝方伯一职,专管征伐之事。时夏国君桀,残暴无道,商汤意取代之。商汤先与另一强大部落有莘氏结盟,娶其族女为妻,任用贤人,仁政爱民,以致诸多小国慕名归附,势力迅速强大而一举灭夏,建商朝,都亳(今河南商丘)。其子孙后代为纪念商朝开国君主,以其名讳为氏,称汤姓,奉商汤为汤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汤的本义是热水。作为姓,汤出自成汤,也即商朝的开国君主,也称唐。甲冠骨文唐字,好像在陶缶之上有一个枝条编织的盖子,使缶内煮物时,不会因汤沸而翻滚出外,汤沸时,响声很大,故唐与汤音义可通。古代唐,汤、荡相通汤即唐,以陶煮汤之本义,亦即原始社会所称陶唐者。汤人以此为氏族崇拜的原始图腾,作为氏族名和族徽,最终成为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汤姓出自成汤。成汤即商汤,商族为黄帝之畜帝喾之后,始祖契的氏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是东夷化的一支氏族,子姓。据说,契是发明刻木记事之人,从契开始,我国的世袭部落的方式改为男系传递。契氏族始居河北平山,后南迁河南安阳,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在今河南商丘。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末代王夏桀时期。履字汤,也称武汤,武王,天乙,为商开国君主,系黄帝曾孙高辛氏之子契十四世孙。甲骨文中又称唐、大乙、高祖乙。原为夏时方伯,商族领袖,专管征伐之事。与有莘氏通婚,建都于毫,在今山东曹县南,任用伊尹和仲虺执政,积极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国葛和夏的联盟韦、顾、昆吾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的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成汤之后以先祖的名为氏。子姓汤氏的历史至少有36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商朝自成汤至盘庚,传十代,迁都五次,大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由山东曲阜迁都于殷,在今河南安阳,这以后的商朝史称殷商,也是商朝后期的开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周武王大封同姓和异姓诸侯国,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于宋,以奉汤祀,不得封的殷商子孙以商、殷为氏。所以,汤、殷、商为同一血统的三个不同支系的姓氏,北宋是我国避讳最严重的朝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之名讳,命改殷姓为商姓或汤姓。五代南唐的右仆射殷崇义,安徽人,南唐亡后投奔宋,全族改姓汤。汤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清朝时开始发生与外族基因互相交流的事件,清初世居辽宁沈阳的满洲八旗有汤姓,满族的汤姓原系汉人人旗所带进的姓,后满化成为满族的一员,进人清朝后,与汉人混居后又汉化为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汉朝,汤姓已经东移江苏、南涉越南北部、唐朝时期,汤姓随中原两次南下移民分布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明朝,汤姓南迁两广地区清初,汤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九十八位。汤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汤姓人口的36.7%。主要分布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河南。全国形成了以赣苏为中心的汤姓聚集区。明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西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人口的24%,主要分布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四省汤姓大约占汤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这三省集中了汤姓总人口的16%宋,元,明期间,汤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仍以赣苏浙皖为汤姓的聚集地。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汤姓人口有227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汤姓人口由19万增到227万,增加了近12倍,汤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汤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南、安徽三省,约占汤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北,广东,江西、浙江,四川,这五省集中了汤姓总人口的30.5%江苏为汤姓第一大省,占汤姓总人口的13.6%。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高比率汤姓分布带。在近600年中,汤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和四川的移动成为汤姓迁移的主流。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汤姓的郡望主要有中山,范阳两地。
汤姓的著名堂号有临川、玉茗等“临川”和”玉茗”堂号均出自明朝汤显祖。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所以后人以临川为堂号。他的书房叫“玉茗堂”,义为族人作为堂号汤显祖性格直爽,敢于向皇上提出和坚持自己的意见,为此而罢了官。归田后,力著戏曲和剧本,著有《玉茗堂集》,成为一代名家。
2、宗祠楹联
飞星应兆;治圃隐居。
文庙从祀;孝感动天。
长沙挹湘水之情;彭蠡毓鄱阳之秀。
星坠盘中,彩笔生辉光祖泽;圃治山下,窦峰垂训裕孙谋。
3、族规家训
敬天地
大德无疆,厥惟天地,雨润日暄,风行雷厉,养育群生,万古勿替,戏豫驰驱,只自取戾,敬之敬之,是在诚意。
礼神明
威灵显赫,厥惟神明,尔室相在,勿见勿闻,夙兴夜寐,洁供粢盛,以妥以侑,惟寅惟清,质旁临上,勿爽权衡。
尊君上
惟君之德,溥及万方,中和位育,时若雨旸,恩深覆帱,共乐倘徉,炰羔奉酒,祝寿跻堂,愿言献曝,拜手赓扬。
孝父母
父生母鞠,罔极深恩,承欢祗事,木本水源,温清冬夏,定省晨昏,捧盈执玉,颂祷椿萱,丧哀祭敬,重裕后昆。
和夫妇
夫义妇顺,如鼓瑟琴,正内正外,福禄来临,宜尔家室,和乐且耽,绸缪义切,伉俪情深,流芳苹藻,秩秩德音。
睦兄弟
兄友弟恭,理宜亲睦,傥不兼容,尺布斗粟,昔日姜肱,大被同宿,吹埙吹箎,如手如足,式好同心,无伤骨肉。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汤姓族谱189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汤姓历代名人104名,占总名人数的0.23%,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九十位。汤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8%,并列排在第七十九位;汤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7%,并列排在第九十五位;汤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5%,排在第六十一位。
历史上汤姓重要人物
南朝宋诗人汤惠休;五代后唐岚州刺史汤群;南宋宰相汤思退,大臣汤鹏举,学者汤千,画家汤正仲;明朝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戏曲作家兼文学家汤显祖,破倭寇名将汤克宽,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清朝礼部尚书汤斌,学者汤球,世袭云骑尉、画家汤贻汾;清末云南按察使、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汤寿潜。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商丘市(发源地)成汤建都之地
虽然在商丘有关汤姓发源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但仍有很多相关的历史印迹可供寻根的人们回味。
游线二:江苏省常州市(汤贻汾故居)
汤贻汾是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致秀逸,兼工草书和诗文。他的故居在常州市区青果巷东首,今和平南路97号。青果巷内有常州市较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这里有晚清谴责小说家代表人物、《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的故居,现代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哲学家赵元任的故居,现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的故居,其中刘国钧故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诞生处。这个名人名居荟萃的地方临京杭大运河而建,见证着古运河的每一段历史故事,那因风雨侵蚀而斑驳的青砖古墙,疏密有致的木质窗格,让人似乎闻到了八桂堂里丹桂飘香,听到了岁月的潇潇烟雨声…
交通:在常州市内乘219路汽车可到,车票1元。常州市内出租车起步价8元(3公里),超3公里, 桑塔纳 ( 参数 丨 图片 )每公里I.8元,夏利每公里1.4元。顺道游:常州古城,详见常姓
游线三: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故居)玉茗堂
抚州(古名临川)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的故居——玉茗堂所在地。汤显祖在这里以笔代剑,鞭挞黑暗的晚明社会,创作出了名传千古的《临川四梦》(《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为我国戏曲史、文化史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四梦”在明末影响大,不少戏剧家都效仿他的风格,从而形成了戏剧史上的“临川派”。
交通:在抚州市乘4路、11路和22路等车可直达汤显祖纪念馆。门票:10元,导游费20元。可在馆内观看折子戏表演。顺道游:距抚州市西北100公里的乐安县,有千年古村流坑。那里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居建筑,珍稀的文献古物都是必游的理由。从抚州长途汽车站有开往乐安的长途车,票价16元。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传记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家谱编修讲座培训资料》《家史家谱编修实务教程》《家史写作实例分析》《家谱年谱编修实录》《姓氏文化讲座资料》《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