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莱圣会堂和戚继光牌坊(1900年)

蓬莱会堂又称蓬莱基督教堂,位于蓬莱市画河西路中段路西,建于1872年,中西合璧风格,坐东向西,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由礼拜堂和钟楼连体组成。其中,礼拜堂为两面坡硬山式青瓦屋顶,单层砖石结构,平面呈方形,东山墙尖竖有十字架。塔楼位于礼拜堂西侧,平面呈正方形,三层砖木结构,兼做礼拜堂门楼,大门上悬“圣会堂”石质牌匾。礼拜堂东侧接有双面坡硬山式耳房。

1861年基督教美国浸信会在登州府创立登州浸信会,在北街观音堂设立教堂。1872年美南浸信会传教士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 1821-1902)及夫人(Martha Crawford)筹款在画河西侧新建登州圣会堂,又称画河基督教堂。高第丕夫人在登州工作期间,曾编写了中国最早的西餐烹饪专业教材《造洋饭书》,1866年由美华印书馆出版,介绍了268种西菜、西餐的配料及制作方法,书中采用不少胶东俚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女传教士慕拉第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老人与慕拉第遗爱碑合影

此后,基督教会在登州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的“第一”和“之最”,例如: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登州文会馆,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登州启喑学馆,最早将 X 射线和声学等物理知识理论引进中国,最早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教学和数学运算,最早编写、使用和出版现代教科书等。

在蓬莱基督教历史中曾经涌现了很多传奇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灵魂人物当属慕拉第女士。慕拉第(Lottie Moon,1840-1912)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基督教家庭,21岁成为美国南方第一个获得文学硕士的女性,1873年10月舍弃富裕的家庭生活(她的家族拥有1500亩种植园和800多名奴隶)来到中国登州传教并兴办教育,并在平度和黄县开辟新教区。1878年慕拉第在她创办的女校率先发起反对缠足运动,同时鼓励女子接受教育,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权利,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舰炮击登州,慕拉第是留守登州府城的唯一外国人,力图以美籍身份保护百姓,险些遭到炮击遇难。1912年山东大灾期间,慕拉第宁可忍饥受饿也要将所有积蓄和粮食留给身边的中国人,病饿交加导致体重下降至23公斤,12月24日被送回美国治疗途中病逝于日本神户港。慕拉第终生未嫁,在中国期间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传播基督教和兴办教育上。为纪念她的功德,1915年登州基督徒在圣会堂门前树立了“大美国传教士慕拉第女士遗爱碑”并保存至今。

1930年代至1970年代后期,受战乱和特殊时期原因等制约,蓬莱基督教会工作一度停滞,圣会堂成为部队仓库得以完整保留。直至改革开放,当地政府修复教堂并重建教会,1988年在秦迦业牧师的主持下蓬莱圣会堂重新复堂。2001年蓬莱基督教会在圣会堂南侧又建造了一座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的新教堂。2019年蓬莱圣会堂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莱圣会堂正面,左下方为慕拉第遗爱碑(201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莱圣会堂东侧(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