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武双全将门虎子

高骈出生于公元821年的渤海高氏,渤海高氏号称仅次于五姓七望的天下第八世家,是妥妥的千年世家。高骈的爷爷高崇文是在《新旧唐书》中有单独传记的唐宪宗时期的名将,高骈家族世代在禁军神策军中当差,高骈老爹也做到了神策军的虞候。

出身世家、将们的双重身份也注定高骈可以接受非常完备的教育,高骈是争气,文武双修都练到了巅峰。首先说文的一面,他在文章、诗词方面造诣颇深,不论留有大量的著述仅诗词就有五十多首被《全唐诗》收录。武的一面不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书读兵书战策。青年时期到神策军中参军,由于他的出身和卓越的见识被军中长官所重视,一路平步青云二十多岁就做到了都虞候。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

在唐宣宗初年,生活在西北的党项族发动大规模叛乱,朝廷从禁军中抽调万余人防守长城,高骈被分配到朱叔明麾下任灵州大都督府左司马,当时众将都没有突出的功绩,唯有高骈每次出击都能得手,由于军功亮眼很快就上了朝廷重点培养的白名单。唐懿宗咸通初年,吐蕃犯边,懿宗命高骈以秦州刺史的身份镇守秦州,高骈也不负朝廷所望,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帐落,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

贰·国战掏空南诏

正当高骈在西北鏖战之际,大唐的安南都护李琢玩命盘剥安南各土著部落激起了他们的反抗,进而引发了叛乱战争,他们更是勾结南诏于公元860年乘虚攻破安南(今越南)交趾城,从此拉开了南诏与大唐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公元863年,唐军不得不全面退出安南,将交州政府办公地搬到了海门镇(今中国广西合浦,一说越南海防)。唐廷多次派遣大将出兵讨伐都未能收复安南。公元864年,在宰相夏侯孜推荐下,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主持收复安南事宜。高骈到达前线之后,首先集结岭南五管(指广、桂、容、邕、安南五府)兵力统一训练、调派,同时派遣大量间谍使者对安南各部落首领进行招抚,然后对于死硬分子进行重点打击,“一战而蛮卒遁去”。高骈鉴于广州到安南水路上有巨石阻碍,航道不畅,于是招募工匠将石头凿开,疏通航道之后广州到交州之间水运畅通,交州的粮草补给供应稳定,安南从此稳定了下来。

公元868年,高骈推荐从孙高浔代替自己镇守安南后奉命入朝出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半年以后调任郓州刺史出任天平军军节度使,任内政绩卓越,被官吏百姓称颂。公元873年,唐懿宗驾崩唐僖宗即位,封高骈在内的重要藩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52周岁的高骈成了使相。

公元874年,南诏进攻巂州(今四川省西昌市),进而大举劫掠西川,几十万百姓因兵灾躲入成都,由于当地的官员根本无法抵御南诏入侵,于是唐僖宗于公元875年派跟南诏有作战经验的高骈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带着天平军的士兵到成都解决南诏问题。走到剑阁的时候,高骈听说成都聚集了几十万难民,担忧会出现疫病,就赶紧让人打开成都城门放百姓自谋出路,由于难民聚集而不得不动员起来的军队在难民出城之后也都可以放下武器回家休息几天,军民百姓无不欢声雷动。在围攻雅州(今四川雅安)南诏军队听说这次来的是老对手高骈,自觉打不赢就派使者求和并解围而去。高骈至成都次日,就派手下四处出击,在大渡河大破南诏主力,擒杀其酋长数十人,击退了南诏人的第一波进攻。

度过最初的危机之后,高骈开始规划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南诏问题,经过仔细分析,鉴于剑南西川一带地形复杂多崇山峻岭,而南诏进入西川的通道就那么几条,于是他决定在关键的道路上修筑堡垒,有鉴于四川一带土质松软,修 筑的夯土城墙很容易坍塌,他就调集工人烧铸砖瓦,将成都城和各堡垒都用砖石包砌外壁,大大的提高了城市堡垒的强度,共修筑了邛崃关(今四川汉源北)、大渡河、戎州马湖镇(今四川宜宾东)平夷军、沐源川(今四川沐川)等大大小小的几十座要塞,每座要塞都派遣几千军队驻守。这样南诏就不能轻易的攻入大唐腹地劫掠。做完这些他又派遣小股部队深入南诏腹地,截杀攻击南诏的军队,大量的消灭了南诏军队的有生力量,导致南诏国力逐渐耗尽,没过几年南诏15岁以上的男人全都到军队里当兵去了,生产建设的重任全都落在了妇女身上。此时南诏终于意识到国力在这样旷日持久的虚耗中早就所剩无几了,再这样对峙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主动派遣使者向大唐求和,长达十几年的对南诏战争终于结束了。战后高骈论功行赏被封为燕国公,这一年高骈54周岁。

叁·力压黄巢

在长达十几年的对南诏战争中,高骈主持了安南和西川两个战场的战争,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彻底解除了晚唐最后的外部威胁,但是长期的战争消耗,也榨干了大唐最后的国力,大唐只能玩命的压榨百姓,在接连多年的天灾的加持下最终引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彻底埋葬了大唐的江山。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再加上连年天灾最终酿成了人祸,濮州人王仙芝于公元875年带领抗税百姓发动了起义,由于唐朝对百姓盘剥过狠,活不下的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军,起义军迅速发展成了几十万人的巨无霸,纵横中原各地还一度剑指洛阳,天下震动。于是朝廷调集多路大军进行围剿,北上受挫的王仙芝立刻调转马头南下江汉平原,四处攻城略地。朝廷考虑到高骈部下大多来自郓州,是王仙芝部下的老乡,而且高骈是国战悍将,于是调任高骈出任镇海军节度使以京口为大本营进攻义军。

王仙芝起义失败后,黄巢收拢了散落各地的义军,再次聚集起了几十万人马沿长江南岸西进,高骈派大将张璘、梁缵阻阻击,大破黄巢并招降了义军将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许勍等数十人。在高骈的逼迫下黄巢带着义军逃入大山中开凿700里山路转战福建,后一路西进将广州团团围住,然后跟唐廷开始了谈判,要求唐廷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或者是安南都督,但是唐廷嫌他要价太高,于是调高骈南下去揍黄巢,高骈带兵大庾岭直扑广州,结果黄巢绕路广西桂林后又重新杀回湖南、江西、浙江,短短几个月时间再次聚集其几十万人马,在江南各地摧城拔寨,再次成了朝廷的心腹之患。

而此时的高骈被调任扬州出任淮南节度使,到任之后高骈首先修缮境内城池,同时将士卒扩充到七万大军,成为天下藩镇的领袖。公元880年,眼看着黄巢就要割据江南半壁的江山了,朝廷赶紧任命高骈为征讨黄巢的总司令,由他带领天下各藩镇对黄巢展开围剿,接到命令之后高骈根本就没等各藩镇聚齐就派部将张璘渡江展开对黄巢的进攻,高骈所部不愧天下强军,打的黄巢军节节败退,黄巢退守信州之后发生疫病,导致黄巢军折损大半,在生死存亡之际,黄巢一面派人贿赂张璘暂缓进军,给他时间向高骈投降,张璘也不愿意跟黄巢死磕,收下贿赂之后就在路上磨洋工。黄巢同时派人向高骈送去降表,高骈大喜过望,为了独享剿灭黄巢的功劳,立刻把已经南下的各藩镇撵走了。结果黄巢却集中精锐,走小路偷袭了张璘大营,将张璘砍死。然后黄巢带领主力立刻飞渡长江北上,然后发生了晚唐的名场面,不知道是达成了某种交易还是某种默契,高骈所部都谨守营垒城池,黄巢所部则以急行军的速度快速通过了高骈的辖区,双方玩了一把静坐战争。

黄巢北上之后兵不血刃夺取洛阳,摧枯拉朽攻占长安,唐僖宗一溜烟逃往成都,两京陷落天子出奔,朝廷紧急调高骈这个黄巢问题专家勤王,已经花甲之年的高骈玩了一个花的,让人写了一封檄文《檄黄巢书》,对黄巢口诛笔伐,但是出兵的时候却带着部下到扬州百余里的东塘就停下来,每天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但是一步也不往北走了,史书中说他准备趁天下大乱进军两浙,学习孙策三分天下。

肆·宠信神棍身死败落

高骈那点小心思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看得清清楚楚,唐僖宗一看高骈是不准备到关中勤王了,于是任命宰相王铎统筹天下兵马平叛。同时把高骈的官职一撸到底,在名义上让高骈成了光杆司令,高骈大怒,立刻上表跟朝廷开骂,朝廷也没惯着他双方你来我往来了一波长达几个月的口水仗。第二年王铎收复长安,高骈听说之后非常后悔没有响应朝廷勤王诏令,而这一年由于朝廷夺了高骈的官职,他的很多部下也都离开了他另谋出路,而高骈部下的精兵强将在乱世中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跳槽之后混的都不错。已经60多岁的高骈早就没了年轻时期的锐气,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他整天不思进取却沉湎神仙等迷信之事,军中大小事务都取决于吕用之这个神棍。而吕用之掌权之后玩命的排挤高骈的旧将,包括高骈从子高澞在内的多名旧将因反对吕用之而被杀,这更加剧了部下的离心离德,毕师铎等人人自危。

公元887年,高骈听说秦宗权要南下攻击自己,于是派毕师铎带兵北上高邮驻防。高骈的儿子高四十三郎想借毕师铎之手除掉吕用之,于是散播谣言,说吕用之已经请示高骈诛杀毕师铎。毕师铎信以为之于是联合宣州观察使秦彦一起回军进攻扬州,攻破扬州后吕用之向北逃走,毕师铎将高骈一家统统抓起来囚禁起来。此时庐州刺史杨行密援兵杀到,毕师铎一看杨行密攻城太狠,于是就高骈和他的子侄全部杀死。杨行密闻讯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在十月攻破扬州,杀死秦彦、毕师铎二人,为高骈报仇,并让高骈从孙高愈摄淮南副使,改葬高骈及其子侄,但高愈不久暴死,淮南进入到杨行密的时代。

之所以写高骈的故事主要是他主持了对南诏的对外战争,对于武将而言国战所取得的军功应该远远高于内战的搏杀,对于高骈大唐最后名将的地位应该予以肯定,很多人会说那个时代还有李克用、杨行密、朱温等名将,但是他们应该属于接下来的五代时期,而不应该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