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斯科作品

艺术能场即是艺术作品散发出的气息能量,构筑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释放的信息量,传递的强弱,传达的多少,心灵对接的震撼,灵魂触及的澎拜起伏,构筑了作品自身特有的能量场。

从量子力学的的角度来看,万物皆为粒子运转构成,所以,只要有物质存在,皆有信息能量产生,同时也会聚成不同的能级能场。绘画作品同属于物质范畴,通过不同的物象特征,块面构成,色彩变化,传达出不同的精神导向,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内心体验,有舒适的、愉悦的、美好的;也有犹豫的、苦楚的、悲悯的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感受。无论画得好坏,只要颜料触及画布,所留图形及颜色皆可生发情绪传递。但好的作品传递的是身心愉悦、内心安宁、平和、积极心态;而差作品通常传递躁动、不安、烦操、恶心、压抑等不适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兰蒂作品

轻松典雅的笔趣,绘山花虫鸣,在趣味间追逐,物象逼真,未出离物象,易落在情趣一侧,幻为小品。小品愉悦身心,忙间拾趣,修身养性,陶冶性情。若然品相高雅,入得上乘,难得可贵,也是一绝,偏得一隅,自在随心。

过于追逐趣味本体,则易弱化作品内在张力,观者则易着眼于笔尖之墨之点。画幅整体传达的精神意蕴则被弱化,故一生研习,也难脱离小品之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洛依德作品

艺术作品作为独立于母体具有隐性生命形态的艺术形式,把创作者自身的能量层次悄无声息地注入作品中,是自我精神灵魂的展现,读作品识人,看人认作品。品质高,则作品能级就高,因为作品本身即是作者品质的展现。也是艺者的另类生命体态,同样具有艺者的灵魂能值。不同作品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儿童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多样变化的情趣,而大师回归儿童天性又赋予了众多生命哲理,大师作品简化的背后有一种博大的气场推动,内存的点线面,色彩关系及色调处理构筑了一个隐性的能场,这种能场在儿童的作品中是不存在的,它是灵魂成熟的展现,它伴随音符、节奏,韵律、哲理及诸多生命感悟而生。只有生命升华到一定境界,才能绘制出清扬灵韵的仙品圣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往往我们看大师作品有一种博大的气场,其传达的信息量源源不断,作品意味早已超过作品本身的尺度,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近似于世界与宇宙并发出来的浩大的绝妙梵音,如此气息,没有博大的心境是无法达到的。 米开朗基罗的天顶壁画《创世纪》所传达的能量气浪可谓是压倒性的,让人极为震撼;基弗的作品,浑厚而博大的吸入感受,让观者内心久久难已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作品尺寸大小并非是艺术量能强弱的关键,看莫兰蒂系列静物作品以及佛洛伊德的《伊丽莎白女王》肖像已完美展现小幅作品的力量。中国作品以尺寸论价,是非常不严谨的,价值的关键与大小无关,与作品的内在意味有关。莫兰蒂的画再小,也是经典,尺寸再大,如果毫无新意可言,那仅仅只是尺寸大而已,并无多大的意义。今天多半画者都在拼尺寸,认为拼尺寸就能获得震撼,方向错了,还得回到艺术的精神意味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弗作品

莫兰蒂、佛洛伊德和罗斯科的作品,无论大小,亦或简洁,重点都是超于自然本体,有其独自展现的精神性。再看杜马斯,蒙德里安的作品,同样把精神性的表现置于艺术的前沿。大师作品,无论尺寸大小,都以画的整体面貌传达画作意蕴的,而非其中一部分,强化其中一点进行表达,终将落于小我,表达很难达到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弗作品

如果作品尚未进入音韵和谐,此时谈能场就毫无意义,那杂乱狂躁的浊音,会让人心烦意乱,声发得越强烈,对身心的危害越强大。从生命价值的取向来看,和谐悦耳的格调,更利于身心的成长。但某些悲剧性的作品,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有着悲天悯人的忧情之怨,有一种灵魂伤痛的苦涩之美,是导入思考,生命觉知智慧之铮铮教言,虽无表面之华服,却有心灵灼伤之疗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马斯作品

艺术能场并非是作品传达的一种简单张力,更是一种作品内蕴的释放。并非眼能看手能触摸的存在,而是需要通过觉知才能感受到的作品气息能场。这种气息让一些简洁的作品获得了灵性的气韵,即便一块颜色,也可感知生命气息的运转,宇宙星空的缥缈深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皮埃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德里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弗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无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