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识分子》
徐复观 著
九州出版社;2017-04。
·正文约2300字;
·粗体本编标;
·编录:杨原平
摘要
西方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可由“他力”的宗教、法、国家社会等加以限制,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则没有也不接受这些“他力”的限制,只有听其“人欲横流”地“横”下去。(p31)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及其历史的命运
p28
我这里所指的知识分子,是就过去所说的“士”、“士人”、“士大夫”及普通所称为“读书人”的此一集团中的最大多数而言。由今人所看到的此一集团中的特出之士,除非他偶然取得政治上的机遇,否则在当时所占的分量实际是微乎其微。因之中国的历史是由此在历史中只有集体纪录而无各个纪录的绝大多数的士人所塑造的。此绝大多数人的性格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历史的性格,因为除了他们外还有更多数的由中国文化所陶冶的善良农民。但他们的性格一直到现在为止,依然可以决定中国历史的命运,因为决定命运的政治与文化还是在这般人手里。于是他们的命运也几乎就是中国历史的命运。这里,我试对此一集团的历史性格作粗略的分析,以追溯其命运之所由来。望能借此作个人的反省、时代的反省之一助。
(一)
知识分子的性格,首先是关系于他所持载的文化的性格。中国文化精神的指向主要是在成就道德而不在成就知识。因此,中国知识分子的成就也是在行为而不在知识。换言之,中国人读书不是为了知识,知识也不是衡量中国知识分子的尺度。这在二千年的历史中是表现得很明白的。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缺乏“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p29)也缺乏对客观知识负责的习性。西方人为求得知识,要从具体的事物上求出抽象的概念。概念不能代表具体事物之全体,但能抽出具体事物之各部分作成一种确切不移的定义。中国人则是就具体事物之本身来看事物,缺乏概念性的思维习性。每一个具体的东西,其内容都是无限的,一草一木都是一个无限。人们对于无限的东西常是想象重于定义,并且也无从下定义,于是中国知识分子缺少对事物确切不移的概念,可以多方立说,并且可以随便做翻案文章。我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舌头是扁的,可以说得过来,也可以说得过去。这是过去开启青年人思路的一般说法。固然,我们早就承认“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这只能从各人的动机去向内认取,并不能在客观中如二加二等于四样地共同肯定。所以“是非”在中国文化中缺少客观的保证。中国知识分子甚至于因读书而来的才智,只是作为变乱是非的工具。因此,把这一群人称为“知识分子”实在有一点勉强,我觉得最妥当的称呼是“读书人”。因为在教育未普及的情况下,这一群人都或多或少地是读过书,则为不可争的事实。
p29
中国文化所建立的道德性格是“内发”的、“自本自根”而无待于外的道德。由孔子所说的“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这一精神,发展至宋明儒的言心言性,都是在每一人的自身发掘道德的根源,发掘每一人自身的神性,使人知道都可以外无所待地顶天立地底站起来。这完全是人格主义底人文宗教。所以人类的道德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才能生稳根,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才能极其量。在我国的道德文化中,人是真底参天伍地而成为万物之灵。因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各以其一身挑尽古往今来的担子,以养成涵盖万汇的伟大人格。但是,“利根”的人、禀赋特别好的人固然可以凭内在的“自力”站起,(p30)而“钝根”的人、普通一般的人多半是要靠外在的“他力”才站得起来。宗教是一种他力,法的观念、国家的观念也是一种他力。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所注重的自然是“尽心知性”,其次是“礼防于未然之先”,而归结到茫无畔涘的“平天下”,或者是“与天地参”,于是在中国文化中可以不要宗教,可以不重视法和国家等从外面来规限人生的观念。希腊人的行为规范系要在国家中完成,国家与法是两个不可分的观念。苏格拉底之不肯逃走乃为了尊重“法”,这便形成西方文化除求知以外的另一传统。而这一类的东西最低限度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不易生稳根。佛教传入中国,中国士大夫之所以能消化它,是从“阐提皆有佛性”开始,而风靡唐宋两代上层社会的则为“见性成佛”的禅宗。我们由此可以了解,自本自根的中国文化是如何的根深蒂固,但在道德上却只能成就少数人,而不易成就多数人。中国文化之深入社会,有待于政治上(他力)的“化民成俗”,这是两汉所完成的任务。而知识分子则常翘出于“民”与“俗”之上,所以所“化”所“成”的,在知识分子身上最缺乏安定性。“礼失而求之野”,因为“野”才有较大的安定性。
p30
知识的对象是物,知识的尺度也是物,物在外面是可视的、可量的,其证验是人可共见,其方法是人可共用,而且可在时间空间中予以保存的,所以知识能作有形的积累。自本自根的道德的对象是各人自己的心,其尺度也是各人自己的心。心在内面,可内视而不可外见,可省察而不可计量,其证验只是个人的体验,其方法只是个人的操存,一切都是主观上的。既不可能在客观上摆出来如轻重长短之不可争,也不能如产业传承之不可易。于是作为中国文化基石的“心”,(p31)没有方法作客观的规定,而只靠自验于心之安不安。孔子的学生宰予和孔子争辩三年之丧,孔子问他对自己的主张是否心安,宰予自己承认心安时,孔子便毫无办法,只好说如“汝安,则为之”。这种只能信自己而无法求信于他人,只好看自己而不能看他人的格局,若不向上升起而系向下坠落,便可一转而成为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的格局,恰合乎作为自然人的自私自利的自然愿望。因之,中国知识分子常是由文化上以道德之心为一切的出发点,一转而为以自利之心为一切的出发点;由以一切为充实个人道德之心之资具,一转而为以一切为满足个人私利之心之工具。于是中国文化在成就人的人格上,常表现为两极的世界。一是唐君毅先生《论中国的人格世界》一文中所叙述的世界,这是文化向上性的少数知识分子的世界;一是我在这篇文字中所要叙述的一般知识分子的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世界,这是文化堕性的多数人的世界。西方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可由“他力”的宗教、法、国家社会等加以限制,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则没有也不接受这些“他力”的限制,只有听其“人欲横流”地“横”下去。
出版前言
徐复观先生的著作散见于海内外多家出版社,选录文章、编辑体例不尽相同。现将他的著作重新编辑校订整理,名为《徐复观全集》出版。
《全集》共二十六册,书目如下:
一至十二册为徐复观先生译著、专著,过去已出版单行本,《全集》基本按原定稿成书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一、《中国人之思维方法》与《诗的原理》
二、《学术与政治之间》
三、《中国思想史论集》
四、《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五、《中国艺术精神》与《石涛之一研究》
六、《中国文学论集》
七、《两汉思想史》(一)
八、《两汉思想史》(二)
九、《两汉思想史》(三)
十、《中国文学论集续篇》
十一、《中国经学史的基础》与《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
十二、《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编辑《全集》时,编者补入若干文章,并将原单行本《公孙龙子讲疏》一书收入其中。十三至二十五册,将徐复观先生散篇文章分类拟题编辑成书:十三、《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十四、《论智识分子》
十五、《论文化》(一)
十六、《论文化》(二) 言前赠出
十七、《青年与教育》
十八、《论文学》
十九、《论艺术》。并将原单行本《黄大痴两山水长卷的真伪问题》一书收入其中。
二十、《偶思与随笔》
二十一、《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篇》(一)
二十二、《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篇》(二)
二十三、《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篇》(三)
(二十一至二十三册是按《学术与政治之间》的题意,将作者关于中外时政的文论汇编成册,拟名为《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篇》。)二十四、《无惭尺布裹头归·生平》。并将原单行本《无惭尺布裹头归——徐复观最后日记》收入其中。
二十五、《无惭尺布裹头归·交往集》
二十六、《追怀》。编入亲友学生及各界对徐复观先生的追思怀念以及后学私淑对他治学理念、人格精神的阐明与发挥。徐复观先生的著作,以前有各种编辑版本,其中原编者加入的注释,在《全集》中依然保留的,以“原编者注”标明;编辑《全集》时,编者另外加入注释的,以“编者注”标明。为更完整体现徐复观先生的思想脉络,编者将个别文章,在不同分类的卷中,酌情少量选取重复收入。
《全集》的编辑由徐复观先生哲嗣、台湾东海大学徐武军教授,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台湾东海大学薛顺雄教授协力完成。
九州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编者前言
徐复观教授,始名秉常,字佛观,于一九〇三年元月卅一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家坳凤形塆。八岁从父执中公启蒙,续在武昌高等师范及国学馆接受中国传统经典训练。一九二八年赴日,大量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后入日本士官学校,因九一八事件返国。授身军职,参与娘子关战役及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任军令部派驻延安联络参谋,与共产党高层多次直接接触。返重庆后,参与决策内层,同时拜入熊十力先生门下。在熊先生的开导下,重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并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体会出结合中国儒家思想及民主政治以救中国的理念。年近五十而志不遂,一九五一年转而致力于教育,择菁去芜地阐扬中国文化,并秉持理念评论时事。一九七〇年后迁居香港,诲人笔耕不辍。徐教授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辞世。他是新儒学的大家之一,亦是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是二十世纪中国智识分子的典范。我们参与《徐复观全集》的选编工作,是以诚敬的态度,完整地呈现徐复观教授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执著,对理念的坚持,以及独特的人生轨迹。
九州出版社出版《徐复观全集》,使得徐复观教授累积的智慧,能完整地呈现给世人,我们相信徐复观教授是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王晓波 郭齐勇
薛顺雄 徐武军谨志
目 录
一统与国防——为读王芸生之《一统与均权》而作 1
中国科学事业的另一危机 12
中国民族精神之坠落 17
学问的方法 21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及其历史的命运 28
懒惰才是妨碍中国科学化的最大原因 50
按语:《论联合国人权法案》 54
钱大昕论梁武帝——保天下必自纳谏始 56
古人在危难中的智慧 61
袁绍与曹操 66
方望溪论清议 70
反极权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73
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问题90
从“外来语”看日本知识分子的性格——东京旅行通讯之四 102
立言的态度问题 111
当前思想家的任务 116
一个中国人文主义者所了解的当前宗教(基督教)问题 120
简答毛子水先生 128
中国文化的伏流 131
提倡一种新“正名”运动 135
对学人的尊重 138
言论的责任问题 141
聪明·知识·思想 145
如何读马浮先生的书? 152
吴稚晖先生的思想 156
纪念吴稚晖先生的真实意义 163
自由主义的变种 169
悼念新亚书院 176
我们在现代化中缺少了点什么——职业道德 180
文化上的家与国 184
回答我的一位学生的信并附记 188
历史与民族 197
国家的两重性格 201
一个伟大知识分子的发现205
个人与社会 215
知识分子与共产党 219
明代内阁制度与张江陵(居正)的权、奸问题 223
“三贱”与“三狗” 242
“现在”与“未来”中的“人”的问题 246
写给中央研究院王院长世杰先生的一封公开信250
略谈民主社会主义260
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264
没有“精神属籍”的人们268
人文研究方面的两大障蔽——以李霖灿先生一文为例 271
悲鲁迅 281
中国人对于国家问题的心态 285
从唐君毅先生论翻译文章中的“厚古弃今”及“自相矛盾”说起——请教张裕民先生 290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教训——在联合书院史学会辛亥革命六十周年纪念会上讲辞 295请大家原谅这位“吹不响喇叭的号手”吧! 303
人民及大专学生的判断能力问题 305
政党立场和国家立场不能完全一致(答问记录) 309
概念政治?人民政治? 315
有关周公问题之商讨 319
关于中国当前问题与海外知识分子的态度(答问记录) 323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悼念章士钊先生 327
什么是人生究极的意义? 331
五十年来的中国——为《华侨日报》创办五十周年纪念而作 335
辩证法下的人类前途 347
汤恩比对中国的待望 351
知识良心的归结——以汤恩比为例 355
读顾亭林《生员论》及其他 359
一段往事 363
中共文化界中的“风派人物” 367
多为国家学术前途着想 371
面对我们国家若干问题的思考375
国族无穷愿无极,江山辽阔立多时——答翟君志成书 380
良知的迷惘——钱穆先生的史学 390
文化卖国贼——看上海四人帮余孽 402
烈士暮年忧国之心 417
保持这颗“不容自己之心”——对另一位老友的答复 421
来的是哪一位“王先生” 425
“精神参与者”之声 430
答邓文先生“论国是”书 434
思辨、实践、良心等问题——答×××博士书 438
听其“衔”而观其言 442
辛亥革命成功的两大要素及其伟大的精神传统 447
从“哈哈亭”向“真人”的呼唤——读韩道诚先生《儒林新传》 459
独立舆论的待望 463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IN CHRIST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