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9月10日教师节,相信各位老师都收到了来自家长和学生精心准备的节日祝福,他们有的是发自真心地理解老师的不易,有的则是迫于当下的流行趋势,怕没送礼物孩子会被区别对待。无论如何,老师在这一天都引起了社会的重新关注。西安脑康心理医院心理医生认为,相比挖空心思地为老师准备礼物,希望社会能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不断爆出老师因压力大而情绪崩溃的新闻。一名27岁女教师两年内被学生气哭无数次,依然还要坚强地上完课;一位年轻老师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已经很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但是积压在心里的委屈太多了,一下子就崩溃了,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这个职业而哭,当我自己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一点点回报的时候,自己死死坚守的东西一下子就垮了。”

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若教师无法对来自社会、职业的压力做出有效的应对,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

1.社会因素

(1)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2)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但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医疗保健等福利也不如人意,尤其是一些农村、山区学校更是如此。

(3)教师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1月1日起就已经施行了,但教师被侮辱、被殴打事件仍不断发生,时有耳闻。凡此种种,都有可能成为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2.职业因素

(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

(2)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中学教师生活在一个学生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国外有些研究曾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缺乏社会支持的知觉有很高的相关。

(3)其他因素。目前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自主权太小,教材、教学进度甚至教学方法都不由教师决定,学校的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只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顾教师的个人需要,管理手段简单机械。此外,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的脱节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个人因素

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1)人格因素。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教师中的外在控制源者(即认为事情的结果不是决定于自己的努力,而是由外界控制)比内在控制源者更难应付外界的压力情境或事件,因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差。

(2)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还是消极的(如亲人死亡、离婚),都需要个体做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这种调整就构成了一个人的心理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各位家长积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支持孩子的教育。在孩子面前维护教师的形象和威信,积极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在与教师交流时,家长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不要对教师进行无端的指责和猜疑。

另外,教师自己也应该积极寻求合适的方式提高压力应对技巧,比如做放松训练,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学会灵活管理时间,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建立认知重建策略,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不断进行反思训练,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与专家型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随后与对方交换看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