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了让学生积极上进而每学期会不定期给他们发放表扬信,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物质奖品。

然而在期末统计时却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有的家长会把这些表扬信单独保存起来,而有的家长可能不太清楚规则就把这些粘在家里的墙上。

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表现,家长是看在眼里的。

不光是家长,如果你们关注我以往发表过的文章就会发现,我给与的奖品一定是学生心心念念想要的,这样对比起来其他班级的奖励趋于雷同化。

有的学校也在用积分兑现奖品,可我认为一旦奖品被学生轮番兑换过以后可能就会失去一些新鲜感。

一直以来,我所带的班级人数普遍不多,可以尝试私人订制。虽然每位学生平均下来价值不高,但其实我一直在做类似于微心愿的事情。

班级内的学情各不相同,我也在尝试用一些多样化的手段去刺激他们。比如优秀的学生成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要求要比过去进步一点点。

我们班每个人学习成绩都不在一条线上,简单粗暴的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显然不太明智。每个人从始至终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战胜昨天的自己。

表扬信获取途径很多,学习好的用成绩,写字好的看字迹,而好动多运动,品行佳靠夸赞,刻苦努力有进步,实在没有特长的,班级活动里也能加分。

我所在的班级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定是最让他们感到舒心和自在的。学生害怕我,只是因为做错了事,或者没有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我并不会随时板着个脸,相反我会在课堂上时常被学生逗笑。

我深知自己作为老师并不是那么完美,也会在面对一些棘手事情时找学生给我出主意,毕竟班级管理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特别需要他们的指点与协助。

如果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那我不妨先打个样儿,曾经一学期几乎每天早读我都在教室里清扫地面。就连课间午操,我都要比任何一名学生做得好。

如果需要学生去达到某种程度的效果,不如用自身的榜样形象去持续影响他们。

在这点上,我推测一些老师会有思想包袱,觉得这么大的人了做一些的事情会不会显得幼稚,但我觉得自己所面对的就是孩子。

他们也许没有那么多心计,他们只在乎的是今天的我们心情好不好,或者穿衣打扮是否随意。如果满脸严肃或者一身考究的搭配,就会让人有一种天然的距离感。

相反如果在与他们相处时更真实一点、更朴素一些,对于我们的牵挂他们也会被莫名感动。

最好的教育状态就是同频共振,自由的表达、平等的觉察,再加上具体案例的代入思考,欠缺一颗真挚的童心是很难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

一张表扬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实学生能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言而有信、彼此监督,那么教与学的过程便会后顾无忧。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她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为了督促她勤奋,我每天会严厉一些,但其实她的目标很简单,每周会背一首古诗。

一学期过去家长由衷称赞:老师,我们的孩子这学期进步很大!我会为他们单独出题,我也会认真书写后郑重批阅、当面夸奖。

我知道他们也许会把学习上的忠告忘掉,但一定会对家人说:老师今天夸我了!哪怕学校里一丁点进步,对于独自抚养她的外婆来说,都算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人家不懂得如何表达感谢,每遇集市总会给每位任课老师带些葡萄,因为信任才敢放心地对我说:老师,孩子您多费心,不听话就尽管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