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型灵活就业是指由数字经济发展所驱动,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型就业形式。具体包括八类工种:平台电商、生活配送、生活服务、平台微商、知识服务、自媒体、平台直播、共享出行司机。

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由现代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驱动的新型灵活就业已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对于稳定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

与数字经济关联度越高的行业和职业,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渗透率越高。

报告显示,从招聘端来看,新型灵活就业中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行业中新型灵活就业招聘职位占比高达44%,其次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占比为27.7%。从求职端来看,女性、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以及高学历人群对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更加青睐,求职强度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互联网紧密关联的一些职业,如影视制作、配送理货、新媒体运营和演艺人员/经纪人等职位数量居高,成为了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数量占比最高的10个细分职业。新型灵活就业职位的渗透率均超过50%,最高达到79.4%,即对于这些职位,灵活就业为主要就业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算法的迅速发展,以及新一代求职者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新型灵活就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外卖骑手达千万人规模,单个平台企业的外卖骑手可达600多万人,行业平台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也高达160多万人。

据阿里研究院预测,2036年我国新型灵活就业者可能达到4亿人的规模。与传统灵活就业不同,新型灵活就业主要集中于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的各个行业中。我国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新型灵活就业也必将不断壮大。

此外,报告中还提到,2020年第1季度到2023年第1季度,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人数占比呈现增长态势。与2018-2020年相比,2020-2023年新型灵活就业招聘需求占比均有所提高。

从智联招聘数据看,新型灵活就业招聘人数占招聘总量比例,由2020年第1季度的13.8%上升至2023年第1季度的19.1%;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占求职总人数比例,由2020年第1季度的18.6%上升至2023年第1季度的2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新型灵活就业在线招聘人数占比变化

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与传统就业求职者的年龄构成差异。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中25岁以下人数占比接近50%,高于传统就业求职者中25岁以下的人数占比(38%);而在其他较年长的年龄阶段中,传统就业求职者数量占比则略高于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

由此可见,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群体更加年轻。投简历给新型灵活就业职位的求职者中,女性、年轻人及缺乏工作经验人群占比较多。

华东地区的招聘需求增长更快

下图显示了2020年第1季度和2023年第1季度全国各地区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量的占比情况。总体而言,在2020年第1季度,全国各地区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量的占比分布相对均衡,占比在12.0%-16.4%中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东北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量占比均有所提升。

其中,华东地区的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需求增长最快,在2023年第1季度的招聘量占比达到20.7%,相比2020年第1季度增长了7.3个百分点。此外,中南地区的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需求也较多,2023年第1季度的占比达到1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各地区新型灵活就业招聘量占比变化

注:各地区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量占比=各地区新型灵活就业职位招聘需求量/对应地区所有职位的招聘需求量*100%。其中,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中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除外,在工作经验的构成等方面,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具备的工作经验更少,预示着准入门槛相对低,也更容易进入。

总体而言,报告认为新型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传统就业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个别特定行业/职业已经占据主要地位。如何规范好新型灵活就业的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