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面向少儿推动科普活动至关重要,在《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文件的指导下,东渚街道下辖社区大力推动少儿科普活动,在少儿心田播撒科学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心玩转”,体验手工奇妙之旅

8月29日,龙景社区组织辖区15组亲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软陶多肉制作的奇妙之旅DIY活动,旨在进一步增进辖区亲子交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软陶又称彩陶,也称烧烤粘土,质地比我们日常玩的橡皮泥和超轻粘土更硬、更好塑性。”专业老师现场教授,少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软陶材料分成几个小块,分别制作多肉的不同部分。孩子们将各种颜色的软陶放在手心轻轻揉搓,不一会,一片又一片多肉叶子跃然眼前。随后,在家长和老师以及现场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把叶子一层层黏贴好,多肉造型初见,再经过细心的纹理雕刻、砂纸打磨、上色、装入花盆,一个个形象逼真、可爱软萌的多肉作品出现在孩子们的桌上。本次软陶制作活动为少儿带去快乐和满足感,更促进大家的动手能力、创作能力与协调能力的发展。

“眼观古今”,领略中华文明魅力

8月29日上午,龙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辖区内十多位低年级儿童,开展本次暑假第三场科普小课——“神奇的指南针”科普手工活动。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就有指南针,其发明和使用,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开始是这样一个可以放在方盘里转动的磁勺子,叫做‘司南’,后来演变成这种磁针圆盘的样子,叫做‘罗盘’。”配合着视频的展示,科普老师先是为孩子们详细展示了指南针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然后再给他们讲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在老师的演示下,孩子们了解了指南针一直指向南北方向的原因、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相反的特点、以及地磁场对于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性等知识;当科普老师拿出指南针手工材料制作包分发下去后,孩子们拆零件、搭架子、挂磁铁、装指针,不到十分钟,一架架悬挂式简易指南针就出现在大家手上。此次科普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热情,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切实践行增强基层的文化自信。

“探索未来”,体验奇思妙想科技

近日,东渚街道绿湖社区开展了青少年科技馆参观学习活动。孩子们首先来到儿童探索宫,巧用工具、传声筒、小球王国等各类趣味性的科学游戏深深吸引了他们,该场馆注重“动手”、“探索”的教育理念,在让孩子们在动手中体验认知世界,在体验和亲子互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接着,走进科普展示厅,展品包括科学殿堂、生命科技、宇宙探索、和谐生活、智慧未来五个主题展区,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奇幻世界,他们细致观看、认真聆听、反复操作、专心思索,体验光学、力学、电磁学、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此次活动,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探索科技,促进了亲子关系和谐发展,协助辖区少儿筑好科学之基,架起梦想之桥。

下一步,东渚街道聚焦提升少儿科学素质,多措并举推出一系列场景式、沉浸式与体验式科普宣传活动,助力东渚少儿成为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