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的目的是纠正偏差和调整不合理标准。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组织能够实现目标的达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

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测量实际绩效、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以及采取管理行动。下面将对这三个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测量实际绩效。

测量实际绩效是过程控制的起点,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通过对组织的各项运营指标、绩效指标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具体成果和表现。这一步骤通常通过建立合适的绩效评估体系来实现,包括制定评估指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

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会改变管理者关注实际绩效的重点,因此在控制过程中测量什么可能比如何测量更为关键。而且,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会改变员工后期的行动方向。

有些测量标准在管理情境中是通用的,比如,任何管理者都要与人打交道,所以通常都要测量员工满意度、流动率以及缺勤率等指标。另外一些测量标准则代表着特殊目标的独特测量标准,比如政府机构的管理者可能会采用每天的申请打印数量、每小时完成客户诉求的情况或者进行文书工作的平均时间等控制标准。

大部分的工作活动都能加以量化,但是,管理者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采用一些主观标准。虽然这些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比缺乏标准不进行控制要好。

有了测量标准,管理者就需要及时对生产过程进行测量以获取实际绩效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如观察、记录和统计等。在测量实际绩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所测量的指标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所得到的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组织的实际情况。

第二,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

在测量实际绩效之后,需要将实际绩效与既定的标准进行比较。标准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可以是事先设定的目标、标杆或者是行业的最佳实践,这都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过程和要求而定。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存在偏差或不合理之处。

在比较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如图表、统计分析等。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及改进的程度和影响。例如,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工序的产出率远低于标准要求,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偏差。

第三,采取管理行动。

在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之后,需要根据偏差的程度和原因来采取相应的管理行动。这包括制定行动计划、分配资源、培训员工等。在采取管理行动时,要确保其针对性和可行性,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管理行动的目标是使生产过程回到正常状态并满足预定的标准要求。这可能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和调整,如修复设备故障、加强员工培训、优化工艺流程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监控机制来持续跟踪和管理过程控制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根据偏差的性质和原因不同,管理行动可以分为纠正性行动和预防性行动。纠正性行动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偏差进行调整和纠正,以避免进一步的问题和损失。预防性行动则是针对潜在的偏差和问题进行预防,以确保组织能够持续稳定地运作。在采取管理行动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措施和计划,并将其落实到组织的各个环节中,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理解和遵守。

另外,如果评估标准本身有问题,比如最开始设定的指标事实上根本不现实,此时,就需要对测量标准进行调整。

总之,有效过程控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测量实际绩效、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以及采取管理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达成。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测、分析和改进,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只有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组织才能够实现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