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严重失眠的学员留言:“老师好,观息法我练习3个月了,状态比前段时间好了很多,晚上可以不用吃药睡觉了,焦虑感也降低了。但我还是不敢出去工作,害怕自己无法应对高强度的工作。现在每天待在家里,没有收入,感觉一事无成,看着别人发的朋友圈,特别羡慕那些工作好收入高的人。我也知道,高收入意味着高压力,所以,我在犹豫,不知道自己应该出去试试,还是继续在家里,等自己的状态完全恢复了,再去工作。想听听老师的建议,麻烦老师有时间给我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对焦虑症或抑郁症心理疾病有一种误解,认为一定要完全好了,才能出去工作,才能回学校上学。其实,这种想法是康复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如果一个人总抱着,等我完全好起来,再去做某事的想法,那么这件事大概率是做不成的,因为人天生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能拖一天就能拖三天,能拖一年就能拖两年。

所以,想尽快让生活回归正轨,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练习,症状缓解之后,先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在工作中慢慢找回原来的感觉,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去做高强度的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闭门不出,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专门练习,并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要知道,人的情绪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情绪的变化,一般是由关系引起的。

这里的关系,包括和自己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和他人的关系。

当你通过练习,和自己的关系和解了,能接纳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不足,不再每天恐慌不安,这时你的情绪基本稳定。

接下来,怎么检验你与他人的关系是否改善了呢?

如果继续待在家里练习,与别人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去,融入社会,正常工作,多与人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觉对方小声聊天好像是在议论自己?没关系,用上亦止法。

同事说话嗓门太大,是不是针对自己?没关系,用上誓言法。

担心自己今天的表现不够好?没关系,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去观察自己的呼吸。把头脑里出现的自卑想法,当成一种杂念,不理它,不管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初来乍到,还有很多流程需要自己熟悉,哪有时间去想这些?

你看,把自己关在家里专门练习,那种表现出来的好,只是表面上的,你不与社会接触,不与他人接触,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焦虑症是否真的康复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检验焦虑症是否康复的试金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躲在家里的情绪稳定不叫稳定,在人际关系中,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急不躁,沉着应对,才算稳定。

假如,你白天能认真工作,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而不是担心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晚上想睡觉时,能倒头就睡,不受白天压力的影响,说明你的焦虑症真的好了。

良好的情绪,是人生幸福的基石。稳定的情绪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观息法就是培养觉知和平等心的好方法。李宏夫老师在《情绪自救》中说:“所有的消极情绪都来自妄想,当你将心安住在当下的那一刻,妄想停止了,胡思乱想没有了,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