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所拥有的财富正在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老龄人口普遍存在金融知识匮乏、金融素养不高等特点,老年金融诈骗事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老年金融教育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

案件简介:

65岁的张女士是某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其单位向保险公司为退休职工购买了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包含门诊、住院等保险责任,张女士因身体不适进行住院治疗,出院后将相关就诊资料提供给了保险公司理赔。某一天,张女士接到陌生号码来电,对方自称是保险公司人员,称其理赔出了问题,要求张女士接收短信,并点击短信链接按要求操作。张女士第一次碰到这样情况感到非常诧异,也非常着急,冷静后立马询问自己的子女,经子女提醒才知晓是诈骗电话,及时防范了上当受骗。

案件分析:

案例里的张女士,突然接到陌生来电,虽然很担心保险理赔,但没有轻信,冷静下来后,通过询问子女,破解了诈骗团伙的套路,有效地规避了财产损失。

风险提示:

1. 不要轻信,保持防范。保险公司不会通过陌生号码发送短信链接,或者让客户在陌生平台处理事务,保险公司发布的通知会通过官方号码发送,任何跟保险有关的业务仅能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平台办理。

2. 保持清醒,冷静应对。老年人接到陌生号码来电,或收到陌生短信内容,不要急于决策,可以在第一时间拨打保险公司官方电话进行确认,或者是联系保险公司安排的专属服务人员确认,也可以找自己单位的经办人员进行询问,或者是直接告诉子女,由子女负责确认。

3. 多多了解,持续学习。近期出现很多新的诈骗手段和技术,比如“中奖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缴纳养老金诈骗”、“温情诈骗”等,各种话术和套路满天飞,老年人需要多多关注官方新闻媒体或社区宣传,多了解各种诈骗手法,不贪图小利,提升识别技能。

4. 找对部门,下载APP。老年人需要办理任何事务时,不要轻信快捷通道、特别通道,要找正规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理。老年人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软件,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等。

5. 妥善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便向外人透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或不正规的网站、机构等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不随便连接公共WIFI,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