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着雨。

等到多巴胺医生来到急诊的时候已经全身都被淋湿了,他匆匆换上白大褂便接班去了。

打开急诊抢救室的电动控制大门,映入多巴胺医生眼帘的便是满屋子在痛苦哀嚎的病人,进入耳朵的声音也都是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报警声。

多巴胺医生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眉头进皱,甚至连心情都要不好起来了,因为眼前的一幕意味着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更意味着许多抢救工作要进行,可能有人会好转,也可能有人要离开这人世间。

虽然作为一名在急诊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医生了,但他依旧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要发生什么。

“怎么这么多病人?”多巴胺向同事询问道。

夜班医生正在忙着给1号抢救病床上的病人气管插管,连头也没有抬一下回答道:“忙了一整夜,连眼也没有眨一下,120救护车一辆接着一辆。”

实际上,对于急诊来说,这样的工作状态是常态,尤其是在气温骤变和天气变化的时候。因为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一些慢阻肺、老慢支、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都会受到气温变化影响,而如果出现狂风大雨等天气变化的时候,交通事故、车祸伤也会增多。

“你赶快干活吧,看看5号病床上那个老爷子怎么样。”护士赵大胆喊多巴胺先去查看5号病床上的患者。

“什么情况?”

“这个病人刚被送过来,王医生在气管插管,还没有来得及看,你先看看吧。”通过护士赵大胆的介绍,多巴胺才知道,这个病人是几分钟前才由120送过来。

只见患者的右侧脸颊部已经被贴上了纱布,隐隐有些血液从中渗出。多巴胺一边小心去查看患者脸颊上的伤口,一边询问患者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躺在病床上的是一位51岁的男性患者,一边哼着一边告诉多巴胺:“真是倒霉,去上班,在路上被一辆小汽车被碰到了,脸被擦伤了。”

原来这是一位交通车祸伤的患者,右侧脸颊部因为被异物挫伤而在渗血。“其它地方有疼痛吗?手脚能不能活动?”多巴胺医生为了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某处的损伤、骨折而又对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除了脸颊部外伤之外的其它损伤,更加没有明显的骨折和开放性创伤。“来的时候生命体征怎么样?”多巴胺询问护士赵大胆。

“大哥,我这么忙,你自己翻一下之前的记录不好吗?”赵大胆已经焦头烂额了,根本没有时间搭理多巴胺。

翻看了患者刚进入医院的时的生命体征,又重新为患者测量了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之后,多巴胺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这样一位生命体征平稳,看起来只是右侧脸颊部挫伤的病人,为什么要放进急诊抢救室诊治,放在外面就诊不可以吗?”多巴胺心中略有疑虑,于是便又问赵大胆:“这个病人为什么要放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