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支多巴胺

最后一支多巴胺

网易号

关注
6880粉丝
1关注
324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最后一支多巴胺》作者

7枚勋章

急诊执业医师,医学科普作家

  • 一直在下雨,凉气逼人。
    出门才发现,路边大树上的叶子竟然也开始泛黄,甚至在细雨微风中一片片散落下来。 雨水打在树叶上,树叶飘落在地面上,我踩在上面,不远处一只黄色小狗歪着头看着我,保安大叔穿着雨衣骑着电瓶车风驰电掣般从我身边经过。 远处有几人在劳作,天边依稀朦胧不清。 我知道,等会该要去上夜班了。
    热点情报所
  • 一个有点老套,但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的故事!
    这是一个有点俗套的故事,堪称老掉牙了,因为它经常发生,甚至多巴胺自己也说过无数回。 虽然每次说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主角,其鲜血淋漓的惨痛教训也足以让人深思,但可惜健忘是人类的本性。 深夜十一点多钟的时候,急诊室里来了一对夫妻,四十岁左右。 丈夫身体上散发的淡淡的酒精味,有一点醉酒步态,言语含糊,但思维清晰。妻子搀扶着丈夫走进急诊室,介绍着病情还在抱怨丈夫不听劝,经常去喝酒。 “给我们挂点水吧?”妻子的要求就是给患者输液醒酒,而丈夫自己却不同意:“这么一点酒,我也没有醉,输液做什么?” 说实话,类似的情况在急诊室里经常发生,醉酒者不承认自己醉酒,未醉酒者坚持要给醉酒者全面检查,甚至还会因为这种矛盾而打架干仗。 “先坐下来,我看看。”眼看着两个人要吵起来,我赶紧让患者坐了下来。“喝了多少酒?”我询问患者。 患者信誓旦旦说:“只喝了二两酒。” “你是喝了二两酒,可你天天喝。”妻子忍不住揭短道。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如果妻子说话属实的话,那么便是事有蹊跷了。作为一个过来人,多巴胺深知,一个中年男性,经常喝酒,怎么可能会因为区区二两酒而醉酒呢? 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情况多巴胺的脑海中始终盘悬着一排字:“醉酒的N种死法!” 听着妻子的话,丈夫更加来气了:“我天天喝怎么了?我昨天喝的酒,今天还能醉吗?”看来这是一个容易冲动的A型性格的人,但虽然他喝得不多,也不太可能醉酒,但说起话来却有些大舌头,含糊不清了! “你听听!”妻子没有理会他,而是提醒我注意患者的言语。 “平日血压高不高?”原来患者发现高血压已经将近六年了,除了在第一年吃过药之外,再也没有用过降压药了。一个不好的念头出现在我的脑中,不会是脑出血吗?再查看四肢肌力,右侧肢体肌力分明勉强只有4级了。 也就是说,患者看上去有些醉酒步态,并不是因为真正醉酒,而是肌力有所下降。那就检查吧,头颅CT立刻安排。可患者自己并不同意,甚至嘲笑道:“检查做什么,你就凭自己的经验,给我用点药。” 这个问题我也是遇见了无数回,只有一个答案可以说服提问者:“药不能乱用,搞清楚了情况才能对症。”虽然我当时心中想着,可能不是用药这么简单的事情了,搞不好要开刀手术也不一定。 果然,检查就是脑出血。而且在患者进入医院后的短短36分钟后,出血就突然加剧并导致患者昏迷了。 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万一当时脑子短路轻易给输液醒酒了,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导致这位患者脑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高血压脑出血,基本的发病机制就是:高血压导致颅内动脉硬化,进而形成微血管瘤,各种诱因导致微血管瘤破裂,出血。当然,也可能存在高血压致血管痉挛,进而坏死、破裂、出血。 但无论那样,高血压,尤其是常年得不到控制或控制不平稳的高血压都是罪魁祸首。有一项研究显示,在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中,约95%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 和脑梗死不一样,脑出血一般都是在清醒、活动时发生。比如吵架、用力大便、打牌、用力咳嗽,劳作时发生,突然起病,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之内加重。 多数病人会有头痛、头晕、呕吐、偏瘫、大小便失禁,甚至很快意识障碍。症状不同,程度不同,主要和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基础状态有关。 这个患者后来住院手术,康复的还不错。但同他相比,更多的人都留下了植物人、瘫痪,甚至丢掉性命的代价。用一个病人的话来说:“死了轻松,怕的就是瘫痪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最后多巴胺要提醒大家几句: 1、平稳控制血压很重要。 2、测量血压,并记录血压很重要。 3、尽量不要喝酒,更不要酗酒。 4、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好的老高血压患者,要心平气和,不要激动。 5、一旦出现疑似中风症状,及时就医。 如果你能看见这个小故事,请喝多巴胺一起努力,管住自己。
    热点情报所
  • 夜里十点多钟,急诊室里来了一位大哥。
    大哥看上去很淡定,生命体征也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症状就是头昏、恶心。 大哥说自己三个小时前喝酒时晕厥过一次,但短时间内缓解了,本以为是自己喝醉了,没想到睡了一觉之后头昏恶心更加厉害了。 本着有病不能拖的原则,大哥来到了急诊。 能够导致晕厥的原因有很多,但中年男性加之饮酒,脑袋的问题、心脏的问题就更加要重视了。 毕竟在气温骤降时,脑出血、心肌梗死这些疾病都是急诊的常客。 但是,这位大哥并不存在这些问题,他的问题是三个多小时前和几个朋友吃了一顿炭烤小火锅。 当事几个人关起了门,把酒言欢,每个人都先后出现了头昏、恶心,只不过这个大哥症状严重一点,出现了突发意识丧失。 基于这一点,查了动脉血气,果然是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煤气中毒。 有人说,几个大老爷们一起喝酒,有煤气能不知道嘛? 这还真冤枉大哥了,因为一氧化碳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以察觉。 给大哥做高压氧的老师说,多巴胺,你不写一点这方面的科普吗,天冷了,一氧化碳中毒的人会越来越多。 老师说的不错,随着气温的下降,因为吃火锅、取烧炭暖、煤气泄漏、汽车废气等各种原因,一氧化碳中毒的人确实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多巴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写一点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科普小文章,但却又似乎没有什么用。该中毒的还是会中毒,该出事的似乎还是会出事。 今天,再来简单啰嗦一下。 一氧化碳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绝大多数都会和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这种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是氧合血红蛋白的三千六百分之一。 换句话说,吸入一氧化碳之后,一氧化碳会大量占用原本属于氧气的血红蛋白,让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Hb的氧解离曲线左移,造成患者缺氧。缺氧程度严重了,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受累。 轻则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悸、胸闷,重者死亡。 治疗上其实没有什么特殊,无非就是撤离现场、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治疗横纹肌溶解、脑梗死、癫痫这样的并发症等等。 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则多数都是轻中度中毒,那种送到医院便昏迷、休克、肺水肿等重度中毒的情况,在多巴胺生活的地区相对较少。 大家需要引以为戒的就是,不要在密不透风的地方烧炭、用炭,经常检查检查家中的煤气。特别是出门吃炭烧火锅或烧烤的时候,一定不要完全关闭门窗。
    热点情报所
  • 我总觉得现在天还算热,甚至还穿着凉鞋呢。
    没想到现在有人开始吃起炭烤小火锅了,甚至还因此煤气中毒了。 辛亏没有大问题,否则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话说回来,多巴胺吃了这么多年火锅都是电磁炉,好像没有炭烤的那种,想去尝尝啥味道
    热点情报所
  • 早胺。
    昨夜雨打梨花, 急诊未闭门。 有一大姐埋怨, 自己连一块钱的雪糕都怕不安全, 医生竟然给自己用三毛钱一支的药物。 ​​​
    热点情报所
  • 少量喝酒有益于健康?
    热点情报所
  • 昨天还有人问我,假期怎么安排?
    对于急诊医生来说,是没有假期的,甚至也是假期越忙碌。365天按排班表上班,不存在节假日。哪怕就是下刀子,该上班还得上班。 前天夜里,急诊室里有两个哥们来看病。其中一个哥们问多巴胺国庆放假吗?多巴胺说不放假,另一个哥们笑着说都是服务行业,不可能放假的。 虽然多巴胺对于“服务行业”这四个字不赞同,但对患者的理解也感到欣慰。 最让人来气的是什么? 就是每每被迫看见一些信息:“急诊按节假日排班...” 这可不意味着排休息,是指除了正常值班之外,还要排加强班,还要上更多的班。 八卦一下,到了明天上午旭日刚抬出地平线的时候,多巴胺就要迎来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就要变成一朵花了。 喝酒、吹牛、写诗、撩妹这四大主业,以后要改成:钓鱼、喝茶、健身、烫头。
    热点情报所
  • 急诊室来了一个病人,血糖113mmol/l!
    2023-09-28
    2跟贴
  • 记得我的第一部手机是东信,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第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是诺基亚。第一部能自行装卸程序的手机是黑莓。刚上微博时用的是HTC。现在是华为和苹果。 ​​​
    热点情报所
  • 国庆节大家怎么安排?
    二号多巴胺上夜班,三号下夜班。 其它时间,24小时在线。 一句“急诊按节假日排班”,足以让人破防。 多巴胺再帅,也不希望在急诊看见你!
    热点情报所
  • 这种情况,
    是不是血都是甜的?
    热点情报所
  • 一个新婚的年轻女性,持续右下腹痛17小时,又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腹泻,触之有压痛,要考虑些什么?
    当我说出自己的考虑后,有人竟说我有点不正经[笑cry] 我是那样的人吗?不是吧? ​​​
    热点情报所
  • #父母染上网瘾了怎么办# 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以前没有手机或者手机不能上网的时候,晚上你躺在床上都做些什么啊?
    热点情报所
  • 该如何在生命的宽度和长度之间选择?

    付费
    2023-09-26
    1跟贴
    图片
    急诊故事会
    进入专栏
  • 让医生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2023-09-25
    6跟贴
    图片
    00:19
  • 51岁老人车祸后始终胸闷的真相是什么?原来是急性心肌梗死在作祟

    付费
    2023-09-25
    图片
    急诊故事会
    进入专栏
  • 一个“自欺欺人”的大妈
    凌晨五点多钟,天色微明,急诊室里来了一位七十岁的大妈。 大妈虽然生命体征尚且平稳,但精神萎靡,始终呆坐在轮椅上,甚至淡漠,一言不发。 我问大妈到底怎么了,大妈也只是看看我,并不愿意开口说话。起初我还在考虑大妈会不会突发急性脑卒中以至于肢体乏力或偏瘫,失语。 可事实却是,大妈只是发热了,虽然体温并不太高,38℃左右,但发热已经超过四天了。家属说大妈起初并不愿意来医院看病,直到今天精神差、进食少,甚至不停干呕,才被强迫带到医院来。 而大妈不愿意开口说话,并不是不能说话,除了精神萎靡的原因之外,更是因为对子女强迫自己来医院这件事感到气愤。 心肺查体之后,大妈终于开了金口:“我就是受凉感冒,非要来折腾什么?” 然而,实际上,大妈真的是“受凉感冒”吗? 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够猜测得到,大妈应该不是所谓“受凉”感冒,因为除了发热、恶心之外,大妈并没有包括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在内的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 大妈应该是一位发热查因的患者,而且是一位有着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病史在内的老年患者。发热只是一种症状,能够导致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肿瘤、中枢性发热、化学和或物理性损害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一一鉴别的。 看似很复杂,但实际上多数患者都是常见疾病,真正的“疑难杂症”是少数。 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体格检查往往很重要,因为从体格检查中能找到很重要的蛛丝马迹,比如肺部的湿啰音、腹部的压痛、皮肤的疱疹、下肢的红肿热痛、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等等。 而多巴胺很快就发现了这位大妈的病源,那就是足部的溃烂,甚至已经化脓了。下图是多巴胺从网络上找到的一张图片,因为大妈本就对来医院看病一事有抵触情绪,所以多巴胺便没有拍摄大妈足部的情况。 之所以提及这位末梢血糖25mmol/l,发热37.9℃、糖尿病酮症、右足部溃烂大妈的故事,是因为在这位大妈身上有着很多人都会犯下的错误。那就是,大妈早在半个月前足部就开始出现了溃烂迹象,大妈并没有在意,反而自己在家日日用热水泡脚,即使溃烂越来越严重,也没有告诉子女。不告诉子女、不愿意来医院的理由是:“不痛,也不影响做饭。” 多巴胺最后要提醒大家,平日里不仅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而且要保护好自己的足部,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有一双大小合适舒软的鞋子。因为很多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疼痛阈值升高,对疼痛可能并不敏感,甚至足部已经满是鲜血,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
    热点情报所
  • 晚胺。
    明天又是奋战的一天!
    热点情报所
  • 今天周日中班,也就是急诊室班,而非抢救室班。
    很累,本想洗洗睡了。 可是对面楼里又传来某妈妈辅导孩子作业的声音,多巴胺赶紧爬起来看看自己孩子在做什么。 别人都这么努力,咱们没资格躺平。
    热点情报所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