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的进步永远不会停下脚步,面对美国无休止地对中国科技的封锁,华为一马当先突出重围。前段时间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来访时,虽然抱着希望合作的愿望,但是姿态依旧还是十分强硬,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华为直接抛出携带新的芯片的新型手机进行反击,告诉了美国,中国是不害怕科技封锁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的华为概念股也先掀起了一片涨停潮,那对于华为来说,可谓是当代科技攻关的中坚力量,那华为又有哪些新动作值得我们关注呢?相信5.5G的加速推广,一定算是其中之一,毫无疑问,目前的市场虽然低迷,但是只要能够和华为挂钩,很多机会都会慢慢地浮出水面。所以,今天咱们就用这篇文章聊聊华为5.5G概念。

我们先来看看概念,5.5G到底是什么?5.5G是5G和6G中间一个新概念,我们知道当科技发展得越快,摩尔定律有时候会失效,主要是因为现在发达的通信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长,且每次迭代的时候性能差距也越来越大,所以“中间地带”应运而生。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生命周期是十年,在此期间通常会出现一个新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平稳过度,如2.5G、3.5G及4.5G的出现都显著增强了网络性能。作为5G衍生出的第一个版本,5.5G的出现意味着全球5G技术和标准发展进入新阶段,再说得具体一些,5.5G相比上一代也就是5G,整体性能有提升,具体的表现再一下三个维度:更快的速率、更低的延时,更广的连接,5.5G的下行低度速率达到10Gbps,上行高度速率达到1Gbps。同时,在当前社会增加了对定位的需求增加,5.5G很典型的可以拥有更强的高感定位能力,这意味着5.5G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狭义通信的概念。当然除了以上的优势之外,5.5G 还有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地方,那就是以Reduced Capability和无源物联网为代表的低成本千亿连接。Reduced Capability简称是RedCap,这是一种新的5G协议,更加注重轻量化,通过缩减带宽、减少需要的天线数量来整体大范围的降低成本和功能损耗,目前RedCap主要用于工业物联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兴场景。

所有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在今年6月27日,工信部发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率先在全球将6GHz频段划分用于5G/6G系统。6GHz频段是中频段仅有的大带宽优质资源,兼顾覆盖和容量优势,特别适合5G或未来6G系统部署,同时可以发挥现有中频段5G全球产业的优势。此次以法规形式确定其规则地位,有利于稳定5G/6G产业预期,推动5G/6G频谱资源全球或区域划分一致,为5G/6G发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频段频率资源,促进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伴随着政策的推出,5.5G的发展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聊完了5.5G的概念和政策支持,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其产业链和应用端。那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5.5G是需要10倍于5G的传输速率,同时对基站的射频性能以及射频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也为超大带宽频谱和多天线技术带来产业的增量空间,在未来这些产业链上的公司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第一个我们要说的就是频谱,从当前来看,5G的速率优势是需要通过频谱来进行带宽的提升,在当下5G拥有200MHz频谱,所以为了拓宽频谱,5.5G需要从6GHz频段获得200-400MHz频谱,并从毫米波频段获得800MHz频谱。其次是天线,当频谱换带变宽后,由于6GHz的覆盖相对比较差,所以需要通过对于天线的升级来解决覆盖的问题,所以为了为弥补损耗,5.5G需要比现在更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大规模天线是在大规模天线基础上的进一步演进,天线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将提供具有极高空间分辨率和处理增益的空间波束,提高网络的多用户复用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从而提高频谱效率,再者就是滤波器,由于基站天线数量的增加将会导致了单个基站对滤波器的需求量增加,单面天线需要64只滤波器,单个宏基站三面天线需要192只滤波器,5.5G通道数是5G的3倍以上,因此对滤波器的需求也成倍增长。所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天线、射频、滤波器等环节的相关公司都有望收益。接着我们再来看应用端,也就是应用场景方面,现有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对于未来的裸眼3D、XR等沉浸式体验的需求。1 Gbps的传输速率,不但可以满足AI训练数据还可以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能AI质检、安全监控、远程控制等多方位的应用,更高的进行对于5.5G的普及。

那么就当前华为的一系列行动来看,华为率先完成了5.5G全部功能测试,上下行超宽带技术不仅对多项工业环节进行赋能,更增加了对C端的服务体验,宽带实时交互技术提供时延敏感类业务实时性保障。最新的测试里,首次在Single DCI、SSB-Less等关键技术中完成多载波测试,同时完成上行2Tx Switching增强方案测试,在业界首次完成3频段间的上行通道切换测试。按照华为的标语——下行万兆,上行千兆率先打通了XR业务从基站到核心网的端到端业务流传输,并首次将业务差异性调度保障和QoS多业务流感知等技术应用于XR业务,在保障了用户的使用速率、低延时和可靠性需求之外,还提供了更为确定性的网络体验。那毫无疑问,未来云游戏、云渲染和云转码以及AI算力的端管协同等延时敏感类业务都将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获得全面的保障。

随着5.5G建设稳步推进,国内5G基础设施环节有望迎来继4G向5G之后又一波量价齐升的增长契机。相关概念公司有:通宇通讯、硕贝德,武汉凡谷、大富科技、灿勤科技,飞荣达,中兴通讯,工业富联等。

风险提示:5.5G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应用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地缘摩擦等。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指导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