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够在这里集会,纪念孔子诞辰。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孔子?因为孔子是至圣先师,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钱穆先生讲,孔子总结了他生前2500多年的文化,同时又开启了他身后2500多年的文化。可以说,中华文明,孔子集其大成。孔子开启了文化的生命,我们继承孔子的精神,弘扬本土的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要知道,孔子所代表的中华文明是学习型的文明。所谓学习型的文明,就是说它不是以宗教性的信仰为动力,它的精神文化是以学习为动力的,也就是说,我们这里没有盲目的宗教的崇拜与排他性。当然,儒家也有对天道、圣人、圣贤的崇拜,但更强调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典范之一。当然我们是开放包容的,人类所有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它们都有积极的层面,但是我们中国人要集中地,更好地继承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这一学习的文明。

孔子的思想以“仁爱”为中心,我们对人道、人性的“爱人”的精神要加以弘扬。我们要倡导仁义礼智信五常,我们讲四维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也可以说,我们尊重的是常识、常道、常理、常情,包含亲情,这是我们基本的做人之道,做事之道。我们每年祭孔,每年都有不同的意义;我们经常读《论语》,天天读《论语》,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可是我们要抓住一个重心,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曾子所说的“忠恕”之道。“忠”是积极意义的,奉献型的。“恕”是宽恕包容,兼容并包型的。这样一个忠恕之道,仁爱之道,它是不变的,永恒的,是我们中国人做人做事的一个恒常的道理,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孔子儒家主张“仁且智”,仁智双彰。我们在读书,我们在学习,我们在追求真善美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什么?知不足的精神。我们既要知所足,也要知所不足;既要在物质文化方面知足常乐,又要在精神文化方面知不足。所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是《学记》的话。所以我们要有一种自省的精神,自反的精神,要有一种知不足的精神,将物质层面的知足常乐和精神层面的对真善美圣的追求,知不足的追求精神结合起来。我们继承孔子,学习孔子。我们要有仁且智的精神,有知足和知不足的辩证的结合。

我们一生要积极有为,也要有所不为,这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这是孟子讲的意思。人生要善做加法,也要善做减法,有舍才能有得。我们要选择什么事情当做,什么事情不当做,有一个做人的底线,有一个原则。我们无为而无不为,有为而有所不为,我们有耻德耻感,由此就能有所不为。这是人一生中有为和无为的统一。我们前面讲到知足与知不足的统一,这里又讲到有为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不为的统一。

我们今天在学习,在做研究,包括学习研究中国的文化。中国5000年文明包罗致广,儒墨道法、诸子百家各有精彩。佛教传入以后,相互兼容并包,儒释道三教凝结起来,又形成宋明理学、道学等等。中国文化非常丰富,非常了不起,我们要沉潜其中,浸润其中,努力学习,在此基础上批评、转化。我们做的是“有思想的学术”,又是“有学术的思想”。没有学术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学术是盲目的。所以希望各位要把思想和学术结合起来。

我们中华5000年文明,源远流长,还在吸纳外来文化,返本开新,开出一种新的生面,开出有现代性的,现代的文化。因此,在返本开新的基础之上,各位一定要积极地拥抱西方文明以及世界各国的文明,我们要有开放性、包容性,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基础,要有自己的根基,要明了中国的儒释道的文化的精彩之处以及它的现代活力。中华文化还蕴含有很多的题材,蕴含有丰富的内容,还希望我们作出创造性的推进转化,创造性的革新。虽然我们现在是新时代,但是我们离不开祖宗文明的大道,所以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尊重传统。

我今天跟大家无非是强调这么几点,我们读《论语》,读四书五经,我们讲四维八德,五常之道,这些常理常情常道要坚持下来,坚持做人做事的根本,我们既仁且智,仁智双彰,要把知足与知不足统一起来。另外我们要有为,还要有所不为,把无为和有为统一起来。最后,我们要做“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在这几方面把它们结合起来,去体会孔圣人的千古不灭的教诲。

吾老矣。我一步一步地体验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过去我理解不了这句话,感觉这句话夸大其词,其实慢慢地体验,真有其道理。在我这个年龄甚至比我更大的年龄的人,慢慢作生命的体验,可能体会到孔子的伟大,孔子的了不起。

今天就说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同学们给我指正。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