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连年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就算现在出口回落,会因进口同步回落而体现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是人民币贬值压力巨大。这是为什么?合理的猜测应当是:在中外利差较大的背景下,在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背景下,出口企业所得外汇,至少有很大的一部分没有拿回国内结汇,而是存在境外赚利差;那国内生产如何维系?靠银行贷款。反正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背景下,贷款利率、尤其是短期流动性资金贷款越来越低。
尽管上述过程只是猜测,但从利益机制上考量,这样的猜测并不为过。第一,出口企业可以带来不错的利差收益;第二,构建了国内外汇“人民币多、外汇少”的失衡格局,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企业可以套得汇差收益;第三,人民币贬值更有利于出口,加大出口数量可以更多地套取利差、汇差。如此恶性循环。
毫无疑问,基于现行制度,这样的做法合法合规。但必定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巨大。更严重的是:境内外恶意势力会利用这样的恶性循环兴风作浪。比如,前一段时间,许多股市分析文章就成功地把人民币贬值和股市下跌绑定,不仅让A股市场被外资控制,而且利用上述恶性循环构建起A股市场空头循环。
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经济系统循环过程中,在某些环节所呈现的“异样”,更不能忽视这些“异样”几乎必然对金融系统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因为,一旦恶性循环成为金融市场动态,必然会引发整体经济系统的恶性循环。尤其在境外恶意势力发动金融攻击概率极高的背景下,我们绝不能因为所谓“正常规则”而自缚控制手段。
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临时采取“不结汇不予贷款”的方法去抑制人民币贬值压力?这至少是个可以增加外汇供给,减少人民币需求的方法。对企业而言,没什么不合理。因为企业原本就该以实体经济为本,“出口结汇,拿回人民币继续生产”是其本职,跨境套利最多是副业,而绝非理所当然。
所以,中国金融管理者绝不能被金融自由化理念束缚手脚,尤其在金融市场正在发生顺周期波动之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