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十二日,位于河南的开封府正沐浴在寒冷的冬季阳光下。城外,农民军密密麻麻,犹如汹涌的潮水,不断涌向城墙,毫不退缩。这已是李自成第二次围攻开封城了。河南总兵陈永福大口大口地喘息着,他此刻浑身血迹斑斑,疲惫不堪。第一次围城时,陈永福趁着闯军尚未站稳脚跟时,夜袭他们,取得了大胜。他的儿子陈德更是在那一战中,一箭射伤了李自成的左眼,解救了开封城。李自成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自去年十二月以来,他拉拢老伙伴"曹操"罗汝才,带领着数十万士兵再次来到开封城下。陈永福的家族和李自成结下了深仇大恨,所以唯有坚守城池,誓死捍卫。幸运的是,开封城墙高达五丈(约16米),由坚固的青砖构建而成,坚如磐石,这赋予了城内军民坚持的勇气。

突然间,士卒们大声喊道:“看,闯贼正在部署炮台!”陈永福立刻望向城外,只见闯军正将一百多门火炮摆放在阵前。陈永福心头一沉,迅速下令士卒严阵以待。不久,数以万计的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在城墙上,碎石四溅,守军纷纷低头躲避,惨叫声此起彼伏。城墙也在多处遭受损坏。接着,一支年轻的士卒队伍利用云梯登城,瞬间有上百人登上城墙,展开了猛烈的厮杀。敌兵表现得极为凶悍,陈永福感到不寒而栗。他毫不犹豫地冲向一名敌兵,挥动着腰刀,将其击败。紧接着,他将一门火炮架在胯下,用力将炮口压低,并大声命令左右的家丁们:“点火,快点火,忠臣无惧死亡!”炮响一声,炮弹狠狠地炸出一条血腥的通道,守军们纷纷打出炮弹,城墙上的敌人像被切割一样,鲜血四溅。但火炮发射速度较慢,敌人登城的人数不断增加,很快他们又涌上了城墙。陈永福急忙调来预先准备好的数辆“土坦克”,这种大车四周用榆木和厚土覆盖,车上设有火炮和火铳的射击孔。他一边命令士兵开火,一边用这些坦克碾压敌人,并用它们堵住了城墙上的缺口,成功遏制了闯军的攻势。

当时正值隆冬,水滴都凝结成冰。陈永福又下令在城墙损毁处浇水,将城墙覆盖成冰,从而使敌人无法登上城墙。这种残酷的战斗局面在第二次攻城期间屡见不鲜,战斗持续了整整二十天。陈永福率领守军英勇作战,杀伤了大量的闯军士兵。李自成眼见连番强攻都未能成功,被迫撤退。然而,就在开封的军民庆祝两次成功击退闯军时,李自成于次年的五月二号再次率军来到了开封。这一次,闯军号称百万,实力更强大,而且李自成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不再采取直接强攻的方式,而是改为围城并打援战。这种情况下,开封城变得前所未有地危险……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开封周王府。

当李自成第一次围攻开封时,藩镇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早已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与其他藩王不同,周王朱恭枵并不是那种贪财如命、宁可城破财富毁于一旦,也不愿意奖赏守城将士的藩王。相反,他毫不吝啬地支持守城,坚决主张死守抵御敌人的进攻。

当河南巡抚高名衡、开封推官黄澍等官员前来商讨城池的防守事宜时,周王朱恭枵积极响应,力主坚守拒敌。高名衡和黄澍等人还提出城池守军缺乏士兵和物资的问题,周王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承担这些费用,并慷慨陈词道:“城池一旦陷落,命都没了,留着钱又有何用?只要城池能保得住,还愁今后没有钱吗?我又岂会愚蠢到给闯贼做仓库保管员?”周王的坚决决定和慷慨支持提振了守城将士的士气。

周王朱恭枵不仅口头上承诺支持,还将库金数万两发放作为饷银,并拿出五十万两库金购买军粮。此外,他颁布悬赏令:击杀一名闯贼可赏五十金,退敌解围者赏银十万两。这样的高额悬赏吸引了众多勇士前来参加保卫开封的战斗。不论是守城的官军还是协防的民兵,都积极投入战斗,士气高涨。闯军虽然极为勇猛,但守军同样不甘示弱。因此,李自成多次发动猛攻,却始终无法攻破城池。开封城成了一块坚硬的硬骨头,李自成无论如何都无法咬下。

然而,李自成不仅没有放弃,而且变本加厉。第二年,李自成再次来攻,周王朱恭枵仍然没有退缩,他不仅投入更多金银支持守城,甚至将财宝直接堆在城墙上。周王朱恭枵宣布,能够生擒一名闯贼者奖励一百金,斩杀一名闯贼者奖励五十金,战死者家庭赐予五十金抚恤金,其他伤者也按照伤势给予相应的抚恤金。这些重赏让守城将士士气高涨,纷纷称颂“贤王”。周王朱恭枵的坚定和慷慨支持,让开封城成了李自成攻克的难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渐渐感到孤立无援。他意识到朝廷内已经没有可用之人。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他不得不释放在刑部大牢中关押的孙传庭,并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命令他督师京营前去救援开封。崇祯向孙传庭求情,希望他能再次帮助朝廷。孙传庭毫不犹豫地答应,并立刻接受了兵部右侍郎的职务,负责救援开封的行动。这一举措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