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Hot商业主理人火姐错峰“十一”,去了一趟山西大同,结合短短六天的行程中的感受撰写此文,可以作为对文旅及文创园领域的一份田野观察记录。

山西大同,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门户通路,先后被辽、金设为西京(陪都),这也为大同及周边留下了诸多耀眼的辽金建筑,与这些建筑紧密依存的还有5万余尊石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处都是夕阳红旅行团

忽然理解了新东方的新目标

山西大同距离深圳2200多公里,距离北京仅350公里,只需一个半小时高铁就能到达,大同又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随处都可以听到“京片子”。

除了北京人多,在大同还有个直观感受是中老年旅行团占比很高,几乎没有外国游客,也鲜见年轻人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旅游景点都是头发花白的“夕阳红”,这也让人秒懂了新东方的战略调整。

两个月前,新东方宣布进军文旅事业,对外官宣的目标是“面向中老年人,提供有文化幸福感、有知识获得感和有个人追求感的高品质文旅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同这样一个四线城市,吸引如此多中老年人来旅游的原因,想来也跟新东方对中老年消费者文化旅游需求的洞察有关,那就是“文化幸福和知识获得”。

这部分游客成群结队,出现在大同的九龙壁、华严寺、云冈石窟以及恒山脚下的悬空寺,他们大多是60后和70后,工作了30年已经退休,到了“有钱又有时间”的人生新阶段,普遍有享受生活的意识和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媒体报道,新东方的中老年旅行团除了专职导游外,还配备1名文化讲师、1名旅行管家。从首批推出的浙江旅游十线来看,选品侧重于中老年群体钟爱的文化类产品和体验型路线,走的也是中高端定位。

从在大同的实际感受来说,这一群体对文旅消费的需求确实挺大。

游大同必请导游

文化消费的经济学解读

在大同如果不请导游,一些文化古迹大概率会看得有点懵,在这些景点有不少学识渊博的导游,现场提供付费讲解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一个印象很深的场景——恒山脚下浑源县城的永安禅寺(始建于金代),火姐不经意闯入其中,黑黢黢空荡荡的大殿内,一群白发老者围在讲解员张利旁边,借着可以照出四边形光域的手电筒的微光,为大家讲解绘制于元代的巨幅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利对这幅壁画的讲解时长是一个半小时,这群白发老者也乐得跟随他的讲解,了解壁画里的每一处细节,甚至会细致到“这里的眼睛原本有两颗珍珠,只可惜被盗走了。”

云冈石窟,我们也付费300元邀请了一位导游,尽管他年纪不大,但看得出功力深厚:云冈石窟的特点是多民族和多地域建筑文化的融合,这也要求导游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也有年轻人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学习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典故,但体验感差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专业导游会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几百个飞天里,找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飞天,现场教你看看飞天的演化史,究竟是如何变得越来越瘦的。

这些区别于传统导游的讲解人,更愿意称自己为“精讲人”,消费者购买的现场讲解,其实就是基于线下场景的知识付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

从实际感受来看,对精讲人的考验,与现场需要灵活应变回答的各种“提问”有关,火姐在现场就看到不少游客应该是建筑或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就着一些学术问题,与这些“精讲人”侃侃而谈。

从观光到“体验与休闲”

是否会复购是关键

不久前,看到策划专家王志纲对中国当下文旅行业的评价,他说:“观光就一次,体验大多是十天半个月,度假休闲体验式则可以是无数次,有巨大的空间。”

王志纲的这则评论,也与国家“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向一致,“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也指出,我国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

对于文旅市场的观察来确实是这样,尤其是国内诸多5A景区,大多是观光型景点,走马观花到此匆匆一游之后,往往很难形成复购。但如果在山西度假休闲,基于当地人文的底蕴,消费者还是愿意复购的。

作为一枚妥妥滴文艺女中年,火姐一直喜欢在一个城市深度游逛,体会当地的文化。

比如在大同的感受就是,完全不同于深圳的开阔尺度。

抵达的第一天看到大同大剧院,就觉得很特别,原来是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也是深圳音乐厅的设计师)的作品,外表看起来有一种“柔软的起伏感”,据说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云冈石窟,整体外观像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岭,外壳的窗面则像石窟的一个个洞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比如:即便是当地最热门的网红餐饮品牌凤临阁,中午一点半就打烊了。在大同人看来,午休时间是必须保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当地知名餐饮品牌凤临阁,成为当地的一大景点

浑源县城的圆觉寺,我们偶遇了一位北京来的退休老师,她住在圆觉寺旁边的驿站,在交谈中得知,山西已经来过六次,但还没有逛完,言谈之中对这个“遍地都是文物的文化大省”有很多好感。

对于文旅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如何减少“到此一游”的打卡体验,而是凭借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更为舒适的游玩体验,让人真正沉浸其中,愿意复购和并向亲朋好友推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一座四线城市的文创园

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在大同,除了参观古建筑与古人对话,作为文创园爱好者,火姐也来到了被誉为“大同文旅全新IP”的开源一号文化创意园。

开源一号文创园的前身,是大同市煤气化总公司, 1988年建成,至今已经有35年历史。2007年,按照大同市政府的安排,煤气化总公司开始对全市煤气用户进行天然气置换工作,2008年完成置换任务后停产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这个占地 24.48 公顷的文创园,由清华大学和内蒙工大设计团队主导完成规划设计方案。

上周四,当我们走在寂静的园区,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烟囱,已经废弃的传送带以及高大的储气罐,堪称大同版“798”。

按照前期的规划,这里可以为艺术家提供灵感来源,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实现创业梦,文艺青年则可以在这里漫步、闲聊、享受下午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实际走访来看,这里入驻了一些创意企业,也引入了一些与周边密集的居民楼匹配的亲子娱乐及儿童培训业态,甚至还有充满赛博感(设计费据说挺高)的酒吧以及live Hous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整体来看,目前园区的建设工作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只有极少数人来到这里,他们也不会关注园区本身的历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在文创园拍摄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激起了朋友们的感慨——文创园的先天条件只是基础,外在的需求支撑与内在的运营管理都同样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深圳的华侨城改得好——寸土寸金的华侨城给了文艺青年们一个特别有记忆点的去处。

在三四线城市,缺少强需求支撑的文创园区,运营工作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值得行业从业者有更多的思考。

以上,就是火姐在山西大同的六日CITY WALK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