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付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5月13日从云冈研究院获悉,6月15日起,云冈石窟第9窟暂时关闭,工作人员将展开相关保养作业。

第9窟又名“阿閦佛洞、释迦洞”位于石窟群中部。东与第8窟相邻,西面紧靠第10窟并与第10窟组成“同一形制、同样规模、内容相连并紧靠在一起”的“双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9、10窟前列八角棱柱4根,与两窟中间之须弥山柱和两侧的九层双塔一起,构成一幅壮观宏伟的建筑宫殿画面,是汉魏以来中国建筑“金楹齐列,玉舄承跋”的艺术再现,也是早期印度佛教艺术雕刻中塑造的宫殿形式在云冈石窟雕刻中的实际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9窟形制为列柱式前后室洞窟,壁面分层布局。洞窟设计完整统一,内容丰富、雕刻华丽、装饰巧丽、纹样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9窟前室北壁的装饰极为精细。窟门为仿中国传统庑殿式建筑,两侧对称布龛,中西合璧,具有浓重的装饰意味。第1层虽残损严重,但仍能感受到其曾经的辉煌。第2层以连环画的形式,雕刻了佛教题材中宣传儿女孝道的“睒子本生”故事。第3层均布置了佛龛,龛柱的装饰融合了汉式和希腊古典的爱奥尼亚式柱头,是云冈石窟外来欧洲建筑艺术的直接表现形式。第4层中央的圆拱形明窗两侧,外道形象遥相呼应,而左右塔形柱则将明窗及两侧的圆拱龛隔开,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对称性,又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先生《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一文中说过,“装饰花纹在云冈所见,中外杂陈,但是外来者,数量超过原有者甚多”“云冈石刻中的装饰花纹种类奇多,而十之八九,为外国传入的母题及表现。其中所示种种饰纹,全为希腊的来源,经波斯及犍陀罗而输入者,尤其是回折的卷草,根本为西方花样之主干,而不见于中国周汉各饰纹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9窟中,出现了大量的莲花、忍冬、联珠等纹样,明窗下端和窟门两侧,可以看到横向水平的莲瓣纹饰带,这些纹饰带向两侧东西壁面水平延伸,不仅美化了洞窟,还巧妙地将整个洞窟的东、西、北壁面分割成了上、中、下不同的空间层次。窟门门额上,浮雕有环状套圭忍冬纹,这种忍冬纹是北朝流行的主要装饰纹样之一,既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此外,第9窟还运用了多种外来装饰元素,如印度元素的仰覆莲瓣、须弥座装饰的立柱等,这些都显示了佛教艺术从西域、印度传入中国时的多元文化交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9窟后室南壁保存完好。层层龛像统一设计、布局严谨,雕刻内容多为本生、因缘故事,主要有:天女供养因缘、二兄弟出家因缘、尼乾子投火因缘、八天次第问法因缘、鬼子母失子因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9窟现存各类佛教人物造像1140余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