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中五井村从历史深处走来,有多深?一两米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们在深翻土地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甚至不属于上个时代的东西,是两块大约有距今四、五千年到一万年的遗迹。

中五井村北的台地上,有东西50米,南北20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唐代时期文化遗存。遗址文化层厚度约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石锛、石刀、石斧、石锄等石器以及骨针、骨锥等骨器、唐代时期泥质素面陶罐口沿残片、泥质素面陶盆口沿残片等。

在中五井村东的台地上,有南北200米,东西400米,分布面积80000平方米的一处夏代时期文化遗存。遗址文化层厚约2米,采集有夏代时期夹砂绳纹灰陶鬲口沿残片、泥质素面灰陶盆口沿残片、泥质绳纹灰陶圈足瓮底部残片、泥质素面灰陶罐底部残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堆积了一两米厚度的文化遗址,给我们揭开了中五井这块土地上久远的历史。

大约有五千到一万年之久,在中五井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人类活动,他们用山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灰岩青石精心打磨出属于自己的生产工具,或狩猎,或种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

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寒暑交替,一晃就是几千年。生活安定,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各种思想活动碰撞,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仰。距今约1600年前,北齐武平五年(574)的时候,人们在山崖上雕凿出了用于寄托心灵的佛龛,一直保存至今。

佛龛位于中五井村二龙凹东200米处路北,距地面高约2米左右的石崖上。佛龛遗址高 1.7米、宽1.7米,呈正方形。现存4窟,上部两个为尖顶拱形,分别雕一佛二菩萨,主尊龛高皆为 0.24米。下部两个为圆拱形佛龛,一龛雕三佛并坐,主尊高0.24米,另一龛雕一佛四弟子,龛左右各雕一尊金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龛边平整处有题记,记载了该龛雕凿时间以及在明正德二年(1507)、万历十八年(1590)扩建的事实。略有可惜的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佛龛雕像和题记有被人为破坏的痕迹。二龙凹佛龛是平顺县有纪年的最早的石雕作品。

大约到了1300年前左右,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的时候,中五井这里的老百姓已经是非常富有,人们在村西边的沟里择一宝地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彰法寺院。

彰法寺坐北朝南,前后三院,中轴线上有山门、春秋楼、大佛殿、千佛殿,东西钟鼓楼、厢房、配殿,应有尽有,建筑百余间;大佛、关帝、亚玉、阎罗、龙王、药师皆有供奉,神仙数十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彰法寺名声在外,沟以寺名“寺峪沟”。寺峪沟口有村“寺峪口”,和中五井隔河滩相望。寺峪口曾是中五井村早期百姓最为聚集的地方,几十年间,在河滩上架起桥梁两座,现在已与中五井连为一体。

平顺是个山区小县,偏僻贫穷,解放后因为县城大量公用建筑建设的需要,古老的彰法寺派上了用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彰法寺被陆陆续续拆毁,木料运到了县城搞建设。村人相传:拆了一座千佛殿,盖了半个平顺县

中五井村被拆毁的古建筑还有村中的关岳庙和后排珩的山神庙,这两个庙宇的创修时间都不明确,从存碑可知在清康乾年间曾有重修,至少也在300年以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五井是有历史的,在平顺县北部百里滩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村,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长期为乡政府(人民公社)所在地。2020年撤销中五井乡,并入了青羊镇。

中五井一下子很失落,从一个乡政府所在地,突然沦落为普通村一个。乡村振兴充满挑战。

挑战,也是机会。走了一个“乡”,来了一个“镇”。中五井乡撤销了,但是中五井村依靠自身的优势,争取来了一个大工程——太行电商小镇的落地。

太行电商小镇是一个集农产品展销区、农文旅展示区、电商企业孵化区、生态田园示范区、仓储区、生活功能区于一体的电商阵地。太行电商小镇在2023年被评为全省特色小镇,成为长治市首批十大市级专业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驻太行电商小镇的阿里巴巴AI人工智能大数据标注项目,吸纳300余名员工就业,已经培养出了上百名“数据标注师”,为电子商务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审核。

电商小镇着力打造“文旅+电商”品牌直播基地,有力促进了平顺县电商团队的成长壮大,全县电商小微个体达到千余家。最近连续三年,平顺县全县网络销售额达2.76亿元、2.8亿元、2.9亿元,带动5.1万老区群众从电商中受益。

太行电商小镇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项目全面推动电子商务人才、产业、组织的整体数字化转型,使电商发展成为保民生、稳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古老的中五井在新征程上焕发新生机,引领潮流,敢立潮头唱大风,摇身一变成了新潮的中五井。

其实,这远远不是中五井的全部,中五井还是绿色和红色交相辉映的中五井。有兴趣的话,敬请关注本公众号,你将会得到最新的资讯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微信:jdn0355,欢迎添加,探讨晋东南地区有关问题,或添加关注本公众号投稿邮箱:jdn0355@126.com

附:1947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关于“中五井村”报道

人民日报 19471222 第2版 中五井雇贫带头运输 十一天赚四十余万

专栏:中五井雇贫带头运输 十一天赚四十余万
【本报平顺讯】一区中五井村,本月十日夜在冬学召开了群众会,总结十一天运输成绩。十一天来经过解决雇贫困难,获得相当成绩:新翻身的雇贫劳力三十九个,牲口十六头,运输赚洋三十万零四千元。旧中农三十三个劳力,牲口二十二头,运输赚洋十二万一千九百元。雇贫农比中农多赚三分之二。在纺织上共纺花一百五十四斤,织布一百一十四斤,雇贫农妇女四十三个,纺织八十七斤;中农三十九个,纺织六十七斤;在纺织上也可看出雇贫妇女比中农妇女成绩大,这也是首先发动了雇贫妇女起带头,才有这样成绩。全村经过发动雇贫,从干部到群众,一面发动一面组织,以雇贫为主的组织了冬季生产,全村一百八十二个劳力,组织起一百六十四个,组成运输小组十九个,小组长有新翻身的雇贫十六个,中农三个,这也可看出雇贫在冬季生产中起了骨干领导作用。十三个纺织小组,小组长都是新中农。如贫苦妇女黄不礼说:“过去纺织组都是人家地主富农当组长,人家会织咱不会,吃亏不少,今冬咱雇贫妇女先要学会织布。”在以雇贫为主的生产中,有些中农反映说:今冬是雇贫作主,咱这中农不算话。在上课时又提出“中贫农是一家,组织起来闹发家”,也打破了中农的顾虑。这也是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