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ANLU

节气

10月8日21时16分,迎寒露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露·絮语

这周日,迎寒露。寒露,露水盈盈,寒气渐重,秋色渐浓,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赏金秋。

这周日,晚间迎来的还有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于秋分开幕已足够惊艳,于寒露闭幕能不期待?!从秋分到寒露,难忘运动健儿们始于热爱终于极限的英姿!

这周日,还是全国高血压日,天气转寒易引起血压波动,若是家有长辈血压偏高,这一次,换你喊他们添秋衣加秋裤,多多保重。

友情提醒:这周日,也是工作日,‍若是疲倦,还没调整好状态,不妨多亲近上班途中的秋色秋景,多尝秋意秋味!天地盛情难却,你瞧!北方层林尽染、如霞似锦,南方自成诗韵、俏丽多姿,你尝!秋蟹肥美,山楂酸甜,柿子清甜,栗子软糯,有被治愈到!

寒露·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新闻《夜读》X水墨画家皇小小

特别呈现

寒露·三候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这句描绘寒露节气的经典诗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凄”从何来?从由凉转寒的风里?还从黄叶飘零的景里?

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为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在此前仲秋的白露节气,晨露初现,“露凝而白”。到了此时季秋的寒露节气,露水已寒,快要凝结为霜了。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

鸿雁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南北迁徙的候鸟,古人观察到鸿雁候时而飞、随阳而动、行为有序的特点,便将其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标志,在二十四节气中,多次以鸿雁之飞作为时间信号和物候特征。初春雨水节气时,鸿雁北飞,白露初候秋凉起时,鸿雁南来。

民谚曰:“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从八月节的白露到九月节的寒露,鸿雁已向南飞了一个月,“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最先南飞的鸿雁宛如率先回家迎客的主人,到了深秋寒露时分南飞的鸿雁,已是最后一批了,仿佛姗姗来迟的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为南飞雁,却有主宾之别,古人在遣词用句上的细心拿捏,准确表达了气候变化上一个时段的开始与结束。

如果人能变成一只南飞的鸿雁,飞翔在高空中俯瞰大地,就会惊诧于这东西南北秋色的巨大差异。

初临的秋寒,好像最神奇的画手,使秋色变得越发浓艳起来。极致的灿烂,极致的多彩,秋之红、秋之黄幻化出千百种色彩,展现出千姿百态。一幅绝妙的秋色百景图呈现在人们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露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古书“一板一眼”描述:“《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

用如此看似客观、理性、朴素的文字来解释小鸟因何变成蛤蜊,像不像一位高手在讲故事时高明地掌控着冷幽默的火候?

古人观察到,在寒露二候的深秋时节,秋风阵阵,寒凉日甚,自北向南的海面也一天冷过一天,空中再也见不到原来那些飞舞鸣叫的雀鸟了,海里的蛤蜊却一日日多了起来——哦,原来是小鸟变成了蛤蜊,跑到了海里,空中翻飞之物变为水中潜藏之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古人的这个“谬误”,我们不妨欣赏之,这种想象力和童趣背后,其实是古人的一种生命观,相信天地间的生命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一段生命结束之后,会以另外一种形态重新开始。深秋时节,人们发现天上的雀鸟都不见了,同时呢,又发现海边多了很多蛤蜊,于是就把这两种生命现象、生命形态联系了起来。

不妨深思,这种生命观里,是不是透露出古人对生命浪漫的想象和对一切生命的敬畏呢?这种浪漫和敬畏是不是很可爱呢?

寒露三候 菊有黄华

当秋寒渐深,秋风把银杏吹得越来越黄、枫叶越来越红,万物日显寥落时,菊花盛开了。

春赏牡丹秋赏菊。进入菊花园,仿佛掉入了色彩的海洋,若想把这斑斓的颜色搞清楚,就先去把天上的星星数清楚吧。

同样的傲视群芳,同样的文脉留香,牡丹要等到春天百花争艳之后才傲然登场,而秋菊则要留待寒露深深、叶落花谢之时才开始灿然开放,这样强大的气场和底气,俨然都是花中翘楚,不屑于与百花同行,而要独行于天地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晋朝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隐士情怀使菊花成为象征高风亮节的“花中君子”。

唐诗人元稹堪称菊花在陶渊明之外的又一隔世知音,他的七绝《菊花》咏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好一个“此花开尽更无花”!

那迎着秋寒秋霜而妍然多姿的品性,带着一种强大的凛然英气,带着一种遗世独立、慨然高歌的高士之风,使菊花成为花中的君子、花中的侠客,在这世人容易悲秋的时节,令人为之一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露·草木人间

 这周日,不只过寒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周日,不只过寒露!

点击视频右下角全屏观看,收获深秋惊艳!

央视新闻《夜读》X科普博主@一方见地

独家呈现

露到寒时,秋已深。

落叶奔赴的大地,

有了斑斓而松软的外衣。

阳光就安静地躺在上面,

听每一片说着从前的事。

你看,

叶那么红,把萧瑟都渲染得热烈,

叶那么黄,把枯败都勾勒得温暖。

火,

秋天的叶子你识得多少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意的作家说,

秋是第二个春,

此时,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

愿你面朝金秋,

又见“春暖”又遇“花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图 | 视觉中国

来源 | 央视新闻

寒露,你那里变凉了吗?

这周日,你打算怎么犒劳上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