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津县让非遗传承融入时代背景,根植原生土壤,激发内生活力,实现活态可持续传承的同时,为黄河文化研究提供支撑,助力文旅融合,服务乡村振兴,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非遗力量。

近日,记者走进盐窝镇南岭村老街长巷千手织布,一台台老式织布机正在忙碌运作着,工人们手执梭子,在细密绵长的织线之间来回穿梭,花纹明艳的粗布在织布机上一寸一寸缓缓延长。千手织布负责人董彩霞从12岁就开始跟着姥姥、妈妈学习织布,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把技术学得炉火纯青了,2020年,成立南岭村千手织布,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开启了她的创业路,也带动周边50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

粗布的织造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先后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主要有纺线、染线、经线、刷线等9道主工序,每道主工序里面还有诸多子工序。为了改变传统老粗布粗糙单调的传统印象,董彩霞开始琢磨新花色,通过不同颜色的经纬线调配不同的花样,制作出的老粗布产品类型更多样,用途更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去年以来,利津县以文旅融合为出发点,打造南岭村“老街长巷”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集中建设非遗戏曲演绎、非遗手工制作、民俗文化展演、乡土风情展示等项目,老粗布又迎来了新“春天”,通过“旅游+”模式,网红打卡、网上销售,让老粗布在农村小巷,在创新传承中焕发出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