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如同一块块积木,它们堆叠出我们的性格,堆叠出我们的命运。

生活中的一次次取舍,织就了我们的生活,编织了我们的征程和信仰。

如何看待年轻人为了不加班,宁愿「降薪跳槽」这一现象?

第一,要钱?还是要命?这不是零和博弈

这几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延伸,加班现象无节制加剧。许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大厂在管理方面无能为力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加大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的做法,把剥削打工人这一办法用到了极致。特别是像互联网、科技和媒体等领域。

长时间的加班对打工族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风险。过度的工作压力给让百病不侵的打工族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也会增加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所以很多年轻人都表示,有钱赚,没命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薪跳槽解决了要钱还是要命这个难题,就是选择要较少的钱,和更多的健康。

第二,生活?还是生存?这应该不难选择

大家知道经济下行期间,最无语的是什么吗?就是只有极少人才能逆势发展,在糟糕的行情里赚到更多的钱。而大部分人,付出更多,却换不来更多的收入。

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大趋势。

但是,你可以选择努力工作,或者选择努力生活。

大家都努力,你的努力就会变成平均水平,所以,每个人都加班,就等于每个人都在正常上班,收入一样不会上涨。

这时候问题来了,年轻人时间加班会减少他们与家人、朋友以及个人娱乐活动的时间,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就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你到底要生活?还是要生存?

人活一世,草木一生,都有其意义,但绝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只会机械工作的零部件。

降薪跳槽,

第三,躺平?还是奋斗?这完全可以兼得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下面是几个小tips:

1.设定一个“腰疼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叫“腰疼分界线”?

就是你“卷”的最高值。比如,你觉得一份工作一周最多加班8小时。要是连续超过3个月都出现了每周加班超过8小时,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或者心理健康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你到了“腰疼分界线”,上司再安排任务的时候就要学会说“不”。这样可以帮助你避免过多的压力和焦虑,让你更加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健康。

设定“腰疼分界线”是主要目的在于保持你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是加薪升职的前提、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基石。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岗位,薪酬都应该排在健康之后,你必须确保你有足够的睡眠,足够的休息,还有饮食健康,并有好心情定期参加体育活动。

这些习惯可能不会让你直接加薪升职,但可以帮助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因健康问题而影响工作的情况。

2.管理你的精力,而非管理你的时间

你的时间你无法做主,因为领导总喜欢随时随地地介入,粗暴地指挥你陷入事务性工作的泥沼之中。但是,你的精力你还有点掌控权。你可以选择在精神饱满的时候学习,或者选择在精神萎靡的下班前打电话催促和协调工作。

管理精力的关键是保持足够的睡眠,每天至少需要7-8个小时的睡眠。其次是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和水分摄入,都有助于提高体能,增加你耐操程度。

如果工作特别忙,你可以采用间歇性训练法,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以增大精力的容量,使身体承担更多压力且更加高效地恢复。

3.瞎忙的人积累经验,聪明的人迭代经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都重要,工作和学习也是如此。

有些老人总喜欢说“多干就是多学”。在新时代,谈论这种论调的人都是在熬制“毒鸡汤”。

一些年轻人可能对当前的工作环境感到不满,例如缺乏挑战、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晋升机会、不良的企业文化等。他们希望通过跳槽到其他公司,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即便他们的薪酬更低,但只要工作更具成长性,或者工作能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提升自我的机会,都是值得的。

这种选择无疑在正确,并且值得推崇的。

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拒绝内卷,拒绝公司毫无人性的压榨,那么,企业就会因为人员流动性过大而造成用工成本提高,而用人成本提升,将降低他们公司的竞争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可见,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降薪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