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起,山东省济宁市创新打造“济时救”社会救助品牌,集中救助资源,建立“主动告知、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跟踪转介”的闭环救助新模式。

济宁市民政局局长马国安表示:“聚焦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以品牌建设为载体,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努力让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济宁民政部门发挥“大数据”比对和“铁脚板”入户作用,升级了济宁市自主开发的低保、特困人员自动比对预警系统,建立闭环核对机制,实现在保对象死亡及车辆、房产等10项主要家庭经济状况每月月初自动比对、预警提示、调查停保等闭环管理;依托大数据平台对8.8万名残疾对象等人员进行筛查比对,确定重点摸排对象;线下入户走访、主动救助,今年以来新纳入低保和特困人员1.55万人。

为做到“济时救”村(居)全覆盖,济宁民政连续两年编制《“济时救”部门联动救助政策宣传手册》,涵盖14个部门38项救助政策,联合11个部门开设13期救助政策大讲堂。制作、推广“济时救・码上服务”二维码,实现救助政策“码”上看、救助对象“码”上查、救助申请“码”上办。

打破部门救助政策壁垒,促进救助政策资源共享。目前,济宁市已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32个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救助工作机制。成立 “济时救”工作专班,建立重点工作线推进调度制度。

同时,济宁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了综合研判、联合救助。推动救助主体向“政府+社会力量”转变,在333个村(社区)设立“济时救”慈善救助基金,全市慈善总会系统发放救助善款2.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6.75万户。

高效救助,保障救助渠道的畅通智慧快捷。救助面前,快速为先。济宁市实施临时救助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容缺办理,对急难情况24小时先行救助;对情况特别紧急的,实施2小时先行救助。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作为孔孟之乡,将诚信文化融入社会救助,推行诚信教育、诚信档案、守信褒扬等措施,曲阜“诚信救助”做法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据统计,除济宁市设立了市级“济时救”特别响应救助基金外,县级慈善组织也设立了11个慈善救急难项目,年投入340余万元,对医疗康复费用较重的困难群众实施分级救助。

据悉,济宁市是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单位,“济时救”和曲阜“诚信救助”、邹城“邹全助”、金乡“金心救”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3个县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