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位如果说真正得佛法的受用,我们一定要从根本智上下手。有根本智,才有后得智;根本智破坏了,决定不可能有后得智。

你以后开的智慧是什么?佛法里讲的,世智辩聪。

你在佛门里所修学的一切,是修的这个福,是人天福报,决定没有能力断烦恼。

这是我们很容易检查得出来的,我们对于七情五欲还有没有贪嗔痴慢?还有没有贪心?有没有傲慢心?有没有嗔恚心?有没有嫉妒心?面对着境界,会不会起心动念?你在这里检点自己。

如果还会起心动念,自己要警觉,我是凡夫,我没有功夫,没有能力。

一切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自己晓得,功夫进了轨道,上轨道了,也就是我们常讲功夫得力。这是自己要常常检点、常常反省的。

所以读诵大乘,目的在什么地方?自己一定要知道,就是要老实去念。

教下是用念经,宗门是用参究,它不是用念经,用参话头、用观心,用这个方法,都是除我们的妄想执著,目的是一样的,手段不一样。密宗里面用持咒也是一样的,净土里面用念佛。

所以要晓得,方法虽然有八万四千,无量无边,目标一致的。

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这个道理,目的都是要恢复我们的清净心。

因此法门,你喜欢哪个法门都可以,决定有成就。

如果你要是目标弄错了,我这个法门比你那个好,你那个不如我,你的修行功夫全部破掉。

为什么?依旧落在分别、执著、妄想里头。我们用这个方法,目的就是把分别执著妄想给打掉。你用这个方法,增长、坚固你的分别执著妄想,这个错了。

我们展开《华严》一看,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

但是他对于别人那个不同的方法,极力的赞叹,欢喜赞叹;对自己极尽谦虚,这是性德流露。

如果有嫉妒、有高下、有差别这个念头,这是烦恼的流露。像这些地方,我们得要明了。

我们今天念佛,看到学禅、学密的,如果我们一想,他学密,他学禅,他能力在我之上,我没有能力。

我用那个方法,止不了、断不了烦恼,不能成就,我不如他,我对他恭敬、礼拜、赞叹,我还是念我这句阿弥陀佛,这是性德,这是性德流露。

与性德相应的,这是正确的;与烦恼相应的,是错误的。你只要从这两个去拣别,常常检查自己起心动念,就晓得你自己是不是在菩提道上,不难辨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