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七擒孟获,这不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吗在我们的习惯印象中,先是孟获谋反,然后才有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换来了孟获的心服口服,真心归降。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我们试想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孟获?通过梳理前因后果,我们看到,雍闿才是始作俑者;夷陵之战失败以后,雍闿便在益州郡杀害太守谋反,后归顺吴国。诸葛亮进兵后,很快便击败叛军,雍闿被杀;但是,叛军却并未归顺,而是在孟获的带领下继续反叛。

这个孟获便是雍闿从夷人部落中专门挑选出来用来稳定少数民族军心民心的。至于后世深入基层做民族统战工作的革命干部,直到20世纪才被发明出来的。好了言归正传,诸葛亮对其他叛军首领可没放心上,全杀了,唯独对孟获要七擒七纵,几次三番地加以笼络,到底目的何在。第一,孟获的身份和影响力决定,史书中已有记载:“(孟)获素为夷汉所服”。说明孟获在当地,很得拥护。这既是雍闿派他去“诱扇诸夷”的原因,也是诸葛亮愿意一再容忍的背景。所谓“攻心为上”,并不是说要打动每一个夷人,让他们在心中感念王化,永不叛乱,而要笼络的,是那些有在夷人当中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对朝廷效忠。然后去安抚当地的百姓,接受朝廷的统治。

第二孟获本身有勇无谋,诸葛亮反复的打败、俘虏、释放,其实就是要告诉孟获,你那点能力,是没有跟我相对抗的资本的。先后七次,就是要让你明白,我们两人的PK结果并不受运气因素的干扰,而完完全全是真正的实力对比。诸葛亮用先后七次的胜利问孟获你服不服?孟获说,服服服,我服,真服。诸葛亮说,好。

第三要明白诸葛亮南征的真正目的,其实他是为以后北伐作准备,南征是整个北伐战略里的一环,是大前提。后方安定,才能放心出兵北方,所以最主要的目的,是赢得人心。抓孟获不是重点,放他也不是,诸葛亮要利用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树立自己的威信恩威并重,让这里的蛮族心服口服,甘心归降。总之诸葛亮七擒孟获,消灭掉了化外力量找到了彝汉共治的方法,这才是重点,至于发明火兽车,消灭藤甲兵,那都不算什么,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