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同住的孙局长已经退休了四五年,我们以前是同事,县城就这么大,很多同事都住在一个小区。正是这样,我时常和孙局长在一起打牌下棋,才对孙局长的母亲,这位享受厅级医疗待遇的传奇老太太有了更多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太太去世了,老孙一家既不披麻,也不戴孝,反而是忙完丧事后,到酒店订了一个大桌,一家人大小十多口子,在饭店高高兴兴吃了一顿饭。

孙局长的母亲还真不是一般人,应该是1950年或者1951年前后,18岁不到就报名参了军,跟着部队去了朝鲜。按说孙局长的母亲年龄不够不能参军,但那时候她在上学,有文化,破例就跟着去了部队当卫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局长的母亲讲,那时候条件艰苦,就是跟着带队的军医学了一个月的伤口处理和包扎,知道了头痛发热拉肚子的要用什么药。但是到了前线学的知识也基本用不上,一般的头痛脑热战士们就扛过去了,实在扛不去的自己也治不了,因为经常断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局长目前在朝鲜前线待过,也救治了不少的伤员。战争结束后,孙局长的母亲并没有马上回国,还是在朝鲜待了两年才回来。回来不久,就和孙局长的父亲结了婚。

回来后,孙局长的母亲就参与组建我们当地的县人民医院,成为县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到了70年代就已经是县医院的负责人了。

到了80年代初,还不到退休年龄的老太太坚决不干院长了,说是现代医疗进步太快了,看病都是用仪器,自己文化低,根本干不了院长,救死扶伤的事开不得玩笑,并力推年轻人担任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织上考虑老太太贡献大,还有接近五六年才退休,就安排老太太去做县养老院的院长。但是老太太坚决不同意,说自己怎么也不当官了,就安排个一般的工作就行。

实在拗不过孙局长的母亲,当时组织没办法,就给老太太安排到了烈士陵园当负责人。老太太也妥协了,毕竟烈士们都是为了革命牺牲的战友。老太太每天早出晚归,比在医院还忙。就是整理烈士的资料,当时很多烈士只知道是我们当地的,但找不到后人,老太太就翻档案和资料,为这些烈士找后人。

后来,每年的重大节日,县里的几所学校就找老太太作报告。由于老太太经历过战争,所以讲的效果非常好,这一坚持就坚持到接近80年代末老太太退了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之后的老太太也没闲着,烈士陵园寻找烈士后代的工作她一直干着,雷打不动的还有就是到学校去作报告。

由于切切实实对革命有不小的贡献,所以孙局长的母亲享受的是厅级的医疗待遇,在省城大医院都可以享受高干病房。

我们去孙局长家打牌下棋,老太太还给我们“上课”,说退休了还是要干有益于革命的事。老太太对这个医疗权利却漠不关心,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县医院能看的病就看,县医院看不了的病坚决不看,自己比起来牺牲的战友们,享福太多了,不能再糟蹋国家的钱。也许正是有这种豁达乐观的心态,老太太八九十岁眼不花耳不聋,有时在老孙家吃饭,老太太还要喝上半两白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局长的父亲去世比较早,大概90年代就去世了。老太太有一儿一女,都在县里居住。孙局长先是在乡镇工作,后来调到了县里,应该是2017年前后,在教育局局长的位置上退的休,退休之后,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老太太。

孙局长为人一直十分谦和,无论是遇到以前的同事还是邻居,都是热情地打招呼,如果不介绍,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县里的教育局局长。

孙局长为人十分的孝顺,冬天只要天气好,就带着老母亲去公园晒太阳,这时候我们就知道,约老孙打牌下棋肯定约不出来。孙局长的母亲爱吃粗粮,老孙就让亲戚给自己留了半晌地,种了些红薯、玉米和高粱,也不打农药,时不时就开着车带着老太太回老家收拾庄稼。

前两天晚上,突然接到老孙的电话,说自己的母亲好像不行了,突然开始说胡话,说她的战友们来接她了,喊我过去帮忙,我到的时候120已经到了,就跟着去了医院。其实还没到医院,老太太在车上就已经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太太走得十分安详。

孙局长十分悲伤,一时有些无法接受。孙局长的妹妹一家很快也来到了医院。

老孙很快平复了心情,他们家里人商量说要按照老太太的意思办,不通知单位,不惊动亲朋好友、不设灵堂、不走形式、一切从简、不收礼金。只通知两家的后辈和几个至好的朋友。

第二天一大早,老孙和妹妹家的晚辈就到了医院,我和几个要好的同事跟着帮忙送了老太太最后一程。由于一切从简,上午就把事情办完了,没有披麻戴孝,没有哭天喊地。

中午的时候,老孙和妹妹一家人就在酒店订了两桌酒席,老孙一家甚至没有悲伤的气氛。

老孙说自己的母亲虽然前半生操劳但后半生享了福,老人生前自己和妹妹都竭尽全力尽了孝心,别说大病大灾就是感冒都少有,92岁是寿终正寝的喜丧。

不得不说,老太太有福气,老孙一家也有福气。现在我们这边老人去世之后,大操大办成了风气,又唱又跳、又吃又喝,像老孙如此通透的,太少了。丧事从简,并不意味着儿女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