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无锡还是从外地运入,有待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梁溪河畔发现了距今3亿年的古珊瑚化石群?近日,市民陈荣泉向本报提供了一条线索,梁溪河十里画廊新近建成,在凌波栈道沿路200米的范围内,有十几块大小不一的景观石上出现了古珊瑚化石群的图案。记者昨天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现场探访

景观石里藏着古珊瑚化石?

沿着青祁桥南堍西侧河畔,一路前行,距青祁桥约250米左右,便到了凌波栈道景观处。“古珊瑚化石就是从凌波栈道这边开始有的。”85岁的陈荣泉正在此处等着记者,他指着凌波栈道指示牌右下方的大石头,“你看,这几块石头都有,花纹还不一样,这是复体珊瑚,那是单体珊瑚……”记者发现,在景观带一侧堆放了不少体积较大的堆石,在几块石头的外侧都有凸起花纹,呈对外发散状,像盛开的菊花,也有点像长在岩石边的菌子。

记者跟随陈荣泉一路步行了200余米,每隔20、30米就有大小不一的“古珊瑚化石”,涉及十几块石头,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岩石表面发现形态各异的图案。尤其到了凌波栈道后段,大量半人高的堆石上类似图案更加明显。“这些珊瑚融入石头里,在石头里慢慢生长,最后成了石头里的一部分,也形成了不同的图案。”陈荣泉表示。

意外发现

整体环境提升后露出真容

“古珊瑚化石”怎么被发现的?“或许是职业习惯”,陈荣泉说,自己原本从事地质类的工作,“我平时散步也喜欢随处看,尤其是地面的东西,看得特别仔细,这不被我看到珊瑚群了吗?”据回忆,2021年的时候,陈荣泉同往常一样,来梁溪河畔散步,无意间发现了石头上有奇怪的花纹,这勾起了陈荣泉的好奇心。为了确认这些化石的数量和规模,陈荣泉来来回回走了十几趟,“一些石头被花草挡住了,一些则在背面,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热心市民告诉记者,这里原有的景观比较杂乱,石头被植被覆盖住了,现在环境好了,“古珊瑚化石”便显现了出来。

为何这些“古珊瑚化石”会集中在凌波栈道?记者获悉,凌波栈道是梁溪河景观带的一部分,此处原来就有景石驳岸,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日常通行要求,在拆除原有地面块石后新架水上栈道,解决了原有步道遇汛期被淹没的问题,也保证了梁溪河沿岸综合慢行体系的贯通。“河里本身就有很多石头,以前将石头捞起放在沿岸,给市民休息用的,也不知道这些石头是不是河里的?”在此散步的李先生表示,自己住在隐秀苑,每天都到凌波栈道散步,从未注意过石头上的这些花纹,“几亿年前的东西居然就在眼前。”

专家解释

化石或属于石炭纪维宪期

记者联系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现场照片及视频,副研究员梁昆告诉记者,这些确实是珊瑚化石,从所摄图片来看,有笛管类床板珊瑚和皱纹珊瑚(亦称“四射珊瑚”),其中皱纹珊瑚的复体形态与单体形态都有所发现。笛管类床板珊瑚的个体直径较小,一般只有0.5~3.0毫米,四射珊瑚的个体直径则比较大,这两类珊瑚均属于珊瑚虫纲的亚纲。

这些化石是原产于无锡,还是作为景观石从外地运入的呢?记者联系了梁溪河景观带整治提升项目方——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改造工程秉持的理念是尽量保持原貌,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绿化的破坏,因此并没有替换过岸边的石材。不过更早之前,这些景观石从何而来就不得而知了。

梁昆表示,这些化石可能属于石炭纪(3.58亿年-2.98亿年前)维宪期,这个时期笛管类床板珊瑚化石异常繁盛,距今约3.46-3.30亿年,当然,准确的时代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微体化石研究证明。“这些珊瑚化石如果被证明原产于无锡,表明当时无锡处于低纬度地区、且珊瑚繁盛的浅海环境中。在梁溪河畔的某些石头上,同时出现了四射珊瑚和笛管类床板珊瑚,这两种珊瑚的共栖也说明了当时环境的适宜。”

“这片古珊瑚化石群在无锡是相当罕见和宝贵的。”陈荣泉告诉记者,自2021年发现这片化石群开始,便想着无锡其他地方是否也会有呢?于是他走遍了蠡湖、梁溪河、宜兴善卷洞等有石灰岩假山石的地方,并没有发现第二个化石群。对此,梁昆解释,笛管类床板珊瑚是古生代较为常见的浅海化石类群,在上扬子地台更为常见,在下扬子,如现在的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发现,“这些化石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生物地层、板块对比、古海洋环境等方面,科研人员可以借助仪器,从化石中推断出古代动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推断出化石埋藏的地层年代和环境变化。”

相关部门

将尽快安排专家实地验证

当天,滨湖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在陈荣泉的带领下仔细勘查,并拍照记录。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整理材料,对上汇报相关情况,第一时间请专家前来实地验证,随后讨论后续保护措施与宣传工作。

专家表示,随着大量观景石灰岩进入无锡,也可能再次见到古珊瑚化石。“作为发现者,我很希望对现有的古珊瑚化石群进行保护和利用。”陈荣泉建议,相关部门可在梁溪河化石产地设置指示牌或宣传栏,开辟古珊瑚化石之窗或化石走廊,也可打造成中小学地理教学的野外实习基地。

科普

古生代珊瑚有什么特点?

珊瑚的外层细胞具有分泌碳酸钙外骨骼的能力,其碳酸钙外骨骼能形成礁石,并可在埋藏于地层中形成珊瑚化石。

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是腔肠动物门已经灭绝的化石类群,它们是古生代常见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其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古生代地层划分的重要标准化石分子。开展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的研究主要通过其保存在岩石中的骨骼部分,由珊瑚的软体组织分泌而成。

珊瑚虫营单独生活的称为单体,单体分泌的骨骼为单体珊瑚。成群生活在一起的称为复体,复体分泌的骨骼为复体珊瑚。四射珊瑚因珊瑚体外壁表面常有皱纹而得名,床板珊瑚因其横板发育而得名。床板珊瑚的个体与四射珊瑚相比较小,且几乎全部为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