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特别国债1万亿的消息,打消了市场关于四季度提振经济举措可能会“空窗”的担忧。根据安排,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增发万亿元国债超出市场预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巩固三季度以来的经济恢复转强势头。政策释放了积极信号,稳定全社会的信心。

在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好于预期的背景之下,万亿国债增发一手拉经济、一手稳预期,多管齐下的操作普遍被市场解读为“超预期的重大利好”。

次日(10月25日),市场情绪提振明显,股市表现抢眼。10月25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随后走势有所分化,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收涨0.40%、0.47%。

港股市场也大幅高开,截止当日收盘,恒生指数涨0.55%,报17085.33点;恒生科技指数涨2.16%,报3700.94点。

回顾过去,历史上每次特别国债发行均“点燃“A股市场。第一次特别国债发行是在1998年6月,发行2700亿元用来补充四大商业银行资本金。特别国债发行后,上证指数从1043点走出25%的涨幅。

第二次是2007年6月的1.55万亿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合计人民币1.5万亿)外汇。特别国债发行后,当年上证指数从4000点一路飙涨到历史最高点6124.04点。

第三次特别国债发生在2017年10月,彼时上证指数一路走高,在2018年时更是走出3587.03高点。

第四次是2020年3月的1万亿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抗疫。该次国债发行后,股市站上高位盘整一年之久,赛道股此消彼长,许多10倍牛股诞生在这一时期。

港股市场也迎来了印花税下调的利好,从目前的0.13%下调至0.1%,目标是在11月底前完成立法程序。国泰君安研报统计,港股印花税税率曾有多次下调,最近的两次是在2000年4月和2001年9月。短期内,此举对股市均有一定的正面提振作用。

港股市场今年以来调整幅度相较A股更大,若市场回暖,港股或有更大的反弹空间。近期多项数据一再表明国内经济持续复苏,港股市场也是利好不断,叠加港股板块估值筑底,港股新一轮反攻或即将到来。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指出,通过观察到在近期市场调整中,港股相较于A股更具韧性。三大因素共同提振港股:首先是港股盈利边际改善;其次是美债或按照“M”型磨顶,中期将回落;最后是11月海外关系或有改善窗口期。

当前,看好港股机会的普通投资者可借道ETF布局医药、科技等高弹性赛道。目前,资金低位抢筹情绪高涨,特别是港股医药板块份额增加明显。从喜爱程度上看,年初以来恒生医药ETF (159892)份额增长率已超400%,资金持续入场。这只EFT被资金看好也是有原因的。

恒生医药ETF(159892)跟踪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成份股覆盖了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细分环节,创新属性明显。

截至2023年10月24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药明康德、中国生物制药、金斯瑞生物科技、康方生物、京东健康、再鼎医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73%。

从估值层面来看,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17.29倍,处于近1年15.1%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1年84.9%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国盛证券认为,港股医药创新属性凸显,大单品&国际化进攻方向明确。医药板块已长期处于底部区间,在触底回升过程中,创新大单品极具进攻属性、国际化发展抬升价值天花板,将成为重要的反弹方向。创新行业水位已行至底部区间,有望迎来持续回暖复苏。

医药虽然是成长空间巨大的行业,但也是一个研究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所如果看好医药赛道,不妨借助ETF来布局。

比如,买一手恒生医药ETF(159892),相当于一键买入了一批港股稀缺生物科技医药公司。如果没有股票账户的场外投资者,可以通过联接基金(A类:016970)参与。Sir在4月份就推荐过,当时买入了一部分,并且持有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