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花园围锁起来,我们居民都不敢进去来聊天休息,怕被责骂。”“有居民会进来乱摘、乱破坏,所以我装了探头、围了围栏。”这是一个来自花园“主人”与社区居民的对话。苏锦街道新天地家园南社区是典型农村拆迁安置房社区,主要由动迁居民和原本地农村居民构成,对于种植花草蔬菜得心应手,同时也造成了居民将自家门口的公共绿化带私自围圈种植的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区美观和环境。

社区“逢四说事”社区朋友圈协商议事队伍经过一致协商,决定在社区开展宣传并召集居民共同参与花园的翻土和育苗。最终通过多次活动,原花园“主人”及居民们便慢慢形成习惯,尝到了社区花园的乐趣,完成了从私自圈围、乱摘花草到抬着桶来浇水、共同护绿爱绿的整个的观念和行动转变。同时,居民们建立起了身份认同与责任感,更增加了他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认识、对社区的认识,乃至对一座城市的认知。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苏锦街道积极探索“逢四说事”协商议事品牌,组建“逢四说事”社区朋友圈,引导社区、居民代表、辖区单位、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以街道为“轴心”,激活社区内生动力,赋能催化“逢四说事”协商议事品牌长效机制,释放“社区朋友圈”内涵。

今年,苏锦街道依托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开展活动,以街道为“轴心”,带动辐射辖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居民,逐步实现“辖区小单位”向“社区朋友圈”的转变,成立示范性“逢四说事”社区朋友圈协商议事队伍,为“逢四说事”协商议事品牌初步奠定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社区朋友圈”共商乐益家园

新天地家园南社区定期开展“社区朋友圈”座谈会,以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出发点,就社区环境、资源、居民需求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构建社区党支部、物业、企事业单位、居民代表多方协同机制,扩大社区“朋友圈”,形成社区自治善治的新合力。

目前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组织、党员代表、网格员、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团队、物业、企事业单位等25人的“社区朋友圈”协商议事队伍,挖掘并培育了10余位社区能人。通过“定题、议题、解决落实”三步议事法,先后解决睦邻花园改造、路面整治、公共晾晒等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社区朋友圈”在社区治理中由“旁观者”变“主人翁”。

“社区朋友圈”助推为老服务

苏锦街道其他社区也同样享受到了“社区朋友圈”的福利。苏锦二社区以老年居民为主,社区党组织通过联合区级结对单位、人大代表,整合社区周边资源,以社区能人为主力军,吸收优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居民代表、退休老干部、企业单位等精锐力量,共同搭建“社区朋友圈”,开辟“三级议事”社区治理新途径,有效将社区分为“楼道、楼幢、社区”三级,分别展开精细化治理工作。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以“敲敲门”、“见见面”、“聊聊天”的形式,定期进行看望;对于身体有疾病的老人,给予帮助配药、陪同就诊的服务;对于突发疾病、意外的老人,链接多方资源进行帮助。同时以“便民服务驿站”、上门送餐、“百岁独居老人”祝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常态化助推为老服务,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区氛围。

“社区朋友圈”治理养犬难题

“平时经常会有狗随地排泄,主人也不收拾,晚上走路就会不小心踩到。”新天地家园北社区不文明养犬行为一直困扰着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党组织有效将拥有熟门熟路本土化优势的网格员与拥有“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专业化优势的社区警务人员、律师,融入“逢四说事”协商议事队伍,组成由社区、网格员、物业、居民代表、律师、警务人员等各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社区朋友圈”。

针对文明养犬问题,“逢四说事”社区朋友圈通过选题、议题、规划、制定规章制度,共讨论通过了文明养犬公约20条,设置了宠物识别带、标识牌,警示牌等各项文明养犬措施,整合了辖区各类治理力量,帮助了社区居民用法制思维去协商,去解决问题。

苏锦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燕告诉我们,持续拓宽社区“朋友圈”,充分发挥这股力量的最大作用,是苏锦街道“逢四说事”协商议事品牌近年来积极探索的方向。接下来,苏锦街道将继续组织多方力量,凝聚最大向心力,使社区“朋友圈”助力基层治理成为常态化,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