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哇,我是多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好哇,我是多余。

真的好久,好久,好久,好久不见。

好想你啊。

【用思考对抗迷茫,用行动解决焦虑】

这是本号的第 146 篇文章

本文共计4015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 每周一更,随喜相遇 ·

01/

最近上海大街头多了许多褐色大落叶,一脚踩上去,断裂声清脆,类似捏开栗子壳,咬下红薯片,弯折麦秆,掰断玉米,水面金光闪烁,咖啡杯里的冰块碰撞——都是秋天的声音。

是干净果断的声音。

很难不想起还有60天2023年就要结束了,而我的上次更新还停在九月份承诺说要分享旅行经历。

真是该死。

······真不想让你们知道那其实是八月份的旅行。

说起来,5月份的悬崖之旅也还存在草稿箱里······

说起来,6月份的脱单记录也还存在草稿箱里······

说起来,7月份的自律心得也还存在草稿箱里······

说起来,8月份的得奖分享也还存在草稿箱里······

说起来,10月份的《再见爱人》人物分析,100部影视原著分析,意志力养成计划,也都还存在草稿箱里······

说起来,还有很久没更新了的【消费主义系列】······

说起来,还有之前构想的线下活动······

说起来,还有计划好的抽奖······

说起来······

嗨嗨嗨!真是没脸再说下去了!

当众细数自己没发的稿子,这和藏在角落的脏袜子被当众翻出来有什么区别!

02/

所以,到底为什么堆了这么多稿子没发呢?

比较正当的理由是:今年花了更多时间和心思在写小说上。

这并不是假话。

从8月份至今,我大概做了以下事情:

  • 写了人生第一篇科幻小说,得到了2023年的读客科幻文学银奖;

  • 参与了韩国文学评论竞赛,写了两篇评论稿,但是没能入围;

  • 创作了2个中篇小说大纲,在写其中一个的正文;

  • 更新了3篇关于影视化原著的分析拆解,发在了小红书上;

  • 读完了10本小说,看了几部电影和剧,写了小万字的笔记,思考,练笔;

  • 收集/认识了十几个发表小说的渠道。

同时我还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小说」相关的内容做成单独的文章或者视频分享出去?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要不要搞个写作者搭子群呢?

此外还要花很多精力去对抗创作中的「耻感」,去对抗「我不行」的自我攻击,对抗「努力不会有结果,能成早就成了,写小说没前途」的撒旦低语。

一边解决创作过程本身的麻烦,一边解决自己的精神内耗,二者所消耗的心力不分上下,这似乎是每一个创作者都要经历的磨难。

又或者可能不仅仅是创作者,对于每个普通的年轻人来说都一样。

03/

当然,实话实说,这些也并没有占据我每天全部的时间。而且我也并无意把写小说作为生活的全部。

在自媒体上做分享依旧是我喜欢的,想做好的事。

那为什么没做呢?

比较表层的原因是:

  • 想写自我成长管理的内容,转念一想,自己是不是不够专业?还是再多做点功课再写吧;

  • 想写生活分享的内容,转念一想,这和读者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应该不感兴趣吧,还是算了;

  • 写好了读书观影的笔记准备发出来,转念一想,这么长读着多累啊,不如拍成视频是不是更好?

  • 想到拍视频······得,肯定没下文了。

我也不知道为啥,平时好端端的一个人,一旦拿起话筒或者拍摄镜头对着自己,就一整个五官乱飞,肌肉僵硬,思路不清,说话矫情。

害,现在仅仅是想到这事儿都让我有点紧张了。

而这就牵扯出了另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

我总怀疑,在公众号上写文章还会有人看么?

04/

昨天我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心血来潮去搜了一下自己以前关注的公众号,其中有不少还是我做笔记学习过的,但是看到的结果却是:

  • 卖号了,内容全变味;

  • 主页完全变成广告;

  • 号主自己注销了;

  • 被官方封号了。

还活着的,大多也从一天一更变成了一周一更,更有甚者发布记录还停留在2022。

这里既有曾经篇篇阅读量十万加的大号,也有几千阅读但是质量很好的个人账号。

而在现实中,当我告诉别人我做自媒体时,对方的第一反应是问我:“抖音么?”“小红书么?”

连提到B站的都很少,更别说公众号了。

长内容平台似乎就这样悄悄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虽然我一直坚信“文字的信息效率更高”“有阅读习惯的人总会阅读”“文字更便于做笔记”等等,可是现实情况就是——有耐心看长文章的人越来越少了。

或者说得再明确一点,有能力,有资本去阅读长文章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不是抱怨,而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当代人的疲惫,无聊,焦虑,压力,注意力损害,精力亏空, 都让「阅读」和「思考」变成一件太艰苦的事。而不论是从言论友好度还是从物质回报层面来说,现在的社会都对想要阅读和思考的人并不友好。

不管你我承认与否,被短视频改写后的大脑结构无法承载4000字以上的内容,就像超重的身体跑不了马拉松一样,这是一个物理事实。

拼命赚钱或无脑休息,这是当代人仅剩的两个生活选项。

05/

所以,还要写下去么?

思考了许久,我的答案是:

当然。

06/

原因有很多。

第一,我无法在债没还清的情况下就这样停更离开,我会难受一辈子。

强迫症也好,责任心也罢,就这样放下对读者的承诺和草稿箱里的稿子扭头离开,我做不到。

就算没有人看我也非得写完不可。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虽然但是,市面上目前并没有公众号更好的长内容平台。

公众号是一个好的长内容平台么?

说实话,并不是。

无法公开面向公域读者,内容无法从外部搜索到,发布后很难再做编辑修改,改版后的信息流让订阅者也难以看到,产品功能上也没有更好的专栏设计。

它的问题真的很多。

但是市面上你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一样被广为人知的长内容平台了。

我之前一直以为知乎可以,直到它变成了晋江故事会。

在没有更好的选项时,这就是最好的选项。

第三,和很多停更的号主不同的一点是,我并不期望靠流量来变现。

流量变现的思路是接广告,阅读量越大,广告越多。

但我想要的变现方式是卖产品,卖服务,因此阅读量对我的影响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

读者是否认可我,相信我?

我能否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有效的服务?

至于“能否让更多的人看到”,那是次要的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所以不必为此自苦。

第四,发自肺腑的,我依旧坚信文字内容的价值。

在没更新的日子里,我尝试过用播客获取信息。

但是发现一个半小时的播客里一多半都是无聊的废话,寒暄,重复词,哈哈大笑,无效信息。

如果是用文字稿,我可能看40秒就会关掉,但是因为播客无法预知后面的内容,我只能耐着性子听下去,期待后面会有什么惊喜,然后承认自己浪费了一个半小时。

哪怕是一边做家务一边听,这个时间用来听美剧,访谈,课程,小说,甚至电影解读,收获都会比播客来的多。

我也尝试过用视频获取信息。

但是自制的视频里,往往少不了嘈杂的背景音乐,up主情绪化的夸张演绎,故弄玄虚的文案,花一半以上的时间读网上可以轻松搜到的内容,都让信息的获取极为低效,而且伤脑。

一个25分钟的视频内容,导成文字稿进行阅读都用不了10分钟。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思考的自主性」上。

当我看视频时,信息是哗哗往脑子里灌的,大脑既没有喘息空间,也没有思考的必要性,更多趋向于躺平接受。

而当我阅读时,必须主动理解消化才能向下推进,在不同的信息点上目光停留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思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二者相比,前者就像是你坐在传送带上等着被送到某处,自己不用动弹,期间想看看某处的风景就必须按下暂停,倒回去。

而后者则是自己迈开步子走,要走动,但是可以随看随停,大脑能得到真实的锻炼,得到的信息也更能在脑海里留下痕迹。

以及,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但是视频看多了是真的会心里很烦躁,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走神去看相关推荐的视频,滑着滑着就会忘记自己一开始的目标是啥。

所以现在我完全戒掉了视频,小红书也尽量只发不刷。

节省出来的时间让我能每天阅读2小时以上,整个人都舒服多了。

07/

写归写,但我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了。

第一,不能再什么都谈了。而是将内容聚拢在「普通人的自我成长管理」上。

健康管理,精力管理,关系管理,知识管理。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

这些是我觉得重要的内容,会优先写,固定写。

社会热点,杂谈思考,读书笔记,个人生活,答疑解惑。

这些是次要的内容,必须在完成了前者之后还有时间和兴趣,再写。

第二,不能再胡乱发布了。而是将发布固定在每周三/周五晚上8点。

目前我还不确定哪个时间更好,也不确定自己能否一周更新两篇内容,所以暂定不是周三就是周五。

每个月我会整理一次目录合集,所以你一段时间不看也没关系,之后直接看合集就行。

第三,不能再逃避视频了。至少发布10条再考虑放弃。

虽然我并不喜欢视频的形式,而且怕得要死烦得头大,但是这确实是很多人更喜欢的信息摄入方式,也确实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哪怕是作为我个人2023年的一个挑战也好,我希望自己至少发布10条再考虑放弃。

连门槛都没跨过去就转身逃跑,我不能允许自己养成这种怯懦的心理习惯。

08/

我有点贪心,在写作之外还想再做点别的事。

比如,一个全新的「开开心心的鱼塘」群。

大家依旧能在这里提问,交流,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之前的那个被官方禁言了,一直没能告诉大家)

想加入的话,微信戳我就行——微信号:liduoyu-01

比如,我想做一些关于「自我成长管理」的活动,产品,课程。

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而是做成一些更有效的,能够直接帮别人节省时间和精力的东西。

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也请联系我吧。

再比如,重启写作课。

但是这个可能要等到2024年了,我总想再写出一些成绩,再有更多的素材,再去教人。

你们等我一下好不好。

再比如和大家见面;

比如把拖延了一年的书稿写完;

比如组织读者一起旅行;

比如发起一个公益项目,等等等等。

想做的事情真的好多啊。

真的好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给这个世界再多做一点点有意思的,有用的事情。

09/

最后,依旧谢谢你能看到这里。

谢谢每一个还没取关的人,让我有机会偿还承诺过的信用债;

也谢谢每一个取关了的人,让我感受到失去的滋味,也能更珍惜留下来的人。

我是多余,希望我的内容能够对你有用。

今天也是爱世界的一天啊。

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