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当前,白酒行业正步入发展新阶段,“酱酒”时代的白酒行业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但同时,近年来也结构性分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下一步,白酒行业将往何处去?
在11月11-12日于上海奉贤举行的白酒行业创新与发展趋势峰会暨AIIC 2023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前序会上,白酒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分析师等业内人士就渠道变革加速演进、价位呈现两极化发展、行业内部马太效应等现象各抒己见,纵论白酒企业的发展之道。
渠道加速演变 消费场景趋向多元化
“随着行业呈现结构分层,单一渠道难以满足企业增长要求。近年来,在白酒行业分化和消费习惯变化的推动下,渠道变革正加速演进。”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訾猛表示,2020年以来,行业分化的背景下,高端白酒圈层影响力竞争加剧。同时,消费习惯变化推动白酒线上渠道增长。除传统渠道外团购,电商、直播、新零售渠道愈发受到重视,其中线上渠道销售增速远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就营销方面而言,在訾猛看来,随着白酒行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话语权提升,白酒营销逐步扁平化,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导向。
“烈酒市场虽然现在规模将近万亿,但未来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市场细分将非常明显。市场的细分主要基于饮用场景越发多元化——从过去单一的商务宴请场景转向日常生活。”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鄢克亚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道。基于此趋势,作为本次峰会承办方,上海贵酒也对品牌战略再升级做了全面阐释。
“行业正在进入“白酒+”时代,即白酒链接万物,场景营销的边界得以进一步拓展。”鄢克亚说。
与此同时,白酒企业也在紧抓白酒年轻化、时尚化趋势。
以上海贵酒为例,该公司采用了多样化布局,除了布局高奢、高端、次高端酱香型或浓香型产品,还针对年轻群体,推出了中高端年轻派低度果酒。上海元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李哲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在为上海贵酒营业收入提供主要贡献的三大核心业务中,便包含了十七光年、最酒等低度酒、小瓶酒产品,企业由此积极布局新零售渠道,占据新生代饮酒人群市场。
消费需求细化 产品定价呈两级分化
除了渠道变革与消费场景多元化,价位分化也在酱酒市场、乃至整个白酒行业内悄然发生。
近期,酱酒龙头贵州茅台时隔六年官宣涨价,犹如一记投石,在市场中泛起阵阵涟漪。10月31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于11月1日起,调整53%vol贵州茅台酒(飞天、五星)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
“茅台的提价是其回归正常价值的自然表现,这也为其他酱酒企业提振了信心,但其他酒企不能盲目跟随。”一位白酒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产品定价一定要与市场需求、品牌定位,以及所在的细分竞争赛道进行高度关联,避免价格倒挂的现象。
谈及酱酒市场出现的价位新变化,和君咨询集团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表示,千元以上价格段的增量会出现新品牌,是品牌引领性价位。
“整个(白酒)行业消费在分级,需求更加细化、圈层更加明显,反馈到产品品类或产品定价上,便意味着未来或会呈两极分化状态。”对此,头豹研究院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金灿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零售价在1500元以上的酒类会往奢侈品方向去发展,价格在300元以下的酒类会更多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后者还有更大的市场提升空间。
马太效应凸显 创新成破局关键词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显示,我国白酒发展历史按照香型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1980-1993年为清香时代,以山西汾酒为代表;1993-2010年为浓香时代,以五粮液为代表;2010年至今,为酱香时代,以茅台为代表。据权图数据,2022年国内酱酒销售2100亿元、占行业32%;利润规模870亿元、占行业40%。
李金灿认为,相较于其他的食品饮料的板块,白酒板块的韧性、抗风险的能力以及周期性都比较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结构性分化的出现,白酒行业多环节正呈不同程度的内卷态势。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表示,白酒行业正呈现马太效应,即白酒产量在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集中。而酱酒产区内部,马太效应也仍然存在,目前茅台、习酒、贵酒等名优酒企的产能在增加,这种效应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更加明显。
在行业愈发内卷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破局?
“(对企业而言)如有一个可以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通用方法,那就是创新。”秦书尧表示,企业需要辩证看待行业环境、拥抱变化,洞察趋势,警惕随波逐流,前瞻性决策,适配未来比过去成就更重要。而创新的关键,就是把握新需求,抢占新周期,整合新资源,形成新方案。(曾庆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