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军垦第一连体验当年军垦战士拉犁垦荒的场景(摄于2023年6月30日)。张楠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垦第一连内的雕塑(摄于10月27日)。 赵优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垦第一连外景(资料图片)。 张楠 摄

(赵优)“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诗人艾青诗中颂扬的“年轻的城”,就是八师石河子市。

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座城市是如何诞生的,许多人会告诉你:去军垦第一连看看吧!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进驻天山北麓的玛纳斯河畔,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仗剑扶犁,建起“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军垦第一连就是上世纪50年代垦荒连队的驻地,也是兵团人建设祖国边疆的历史缩影。一幅幅真实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老物件,诉说着伟大的兵团精神。

今年,改造提升后的军垦第一连,让广大党员和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艰苦岁月,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

改造提升 全新亮相迎游客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位于八师一五二团山脚下的军垦第一连依然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军垦第一连是一座反映兵团初创时期生产、生活场景的纪念园。2002年8月,八师一五二团党委利用这里保存尚完整的连队旧址,修建起集参观、教育、休闲等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定名为军垦第一连。这里保存着当年垦荒时的地窝子群、干打垒伙房、蓄水涝坝等军垦遗迹,还有木轮牛车、木犁、石磨等垦荒工具和生活用品。

2022年,八师石河子市对军垦第一连实施提升改造工程。通过对军垦第一连原址、原景、原貌的恢复,将军垦文化从基础的观光游览升级为深度体验,打破了实体静态展示的模式,营造沉浸式军垦文化实景体验空间,并新建了军垦第一连大礼堂、军垦宿舍、游客中心、重走军垦路(廊道)、豆腐坊等新五景。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景区入口处,巨大的铁板略显沉重,但镌刻在上的一封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依然激荡人心。

“我们并没有用崭新光亮的金属材料,而是希望‘修旧如旧’,让人们一进来就有穿越时光的沉浸式体验。”军垦第一连市场运营部经理雷蕾告诉记者。

走进其中,“军垦第一犁”人工雕像震撼人心:粗硬的绳子深深地勒着垦荒战士的肩膀,他们的双脚重重地踩在地上,他们的肌肉在烈日和风雨里暴露着,他们拉着犁,向着荒原,向着前方走去……雕像无声,却默默诉说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讲述着荒原变良田的奇迹。

6月30日,军垦第一连正式开园,为“七一”献礼,并迎来了2023年首批游客。几个月来,游客参观、党员培训、学生研学络绎不绝,日接待量最高时达3000人。

“本次升级改造主要以军垦第一连为载体,重塑传统旧址观光产品,并构建新的教育方式和有趣的体验形式,以此讲好军垦故事,吸引游客留下来并把军垦文化传出去。”石河子城投集团文旅投公司总经理张轶说。

讲好故事 兵团精神永放光芒

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来自文物的珍贵、建筑体量的宏大、服务设施的完善,但其根本在于革命文化的博大精深、革命人物的感人事迹、革命精神的时代光芒。

“天上飞的是大蚊子,地下跑的是精兔子。他们放下枪杆子,一起来到石河子……”伴随着快板的节奏,游客跟随讲解员杨程的讲述,仿佛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军垦第一连的军垦文化展示区,主要由地窝子群、连队礼堂、展览室、 工房、农具展示棚、影视基地、遗址等内容构成,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卓绝的军垦创业生活。

走进大礼堂,凹凸不平的地砖、永不褪色的红旗、工整利落的标语,充满时代特色。后墙上挂满了征集而来的黑白老照片,展示了军垦战士们屯垦、学习、生活的场景。驻足观看,每张照片所呈现的鲜活故事,所展示的沸腾工作场面,仍散发着穿越时光的震撼力和冲击力,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历史的窗口。

“听风当听歌,下雨当水喝,坷垃当枕头,芦苇当被窝……”杨程打着快板,带领人们来到地窝子跟前,那是老一辈军垦人的家——在地上挖一个坑,坑里留一个平台,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用草叶、泥巴盖顶,里面的平台就是睡觉的床,用红柳、芦苇编成一个席子,铺在坑的上面,再用泥这一糊一抹,就建成了一间冬暖夏凉的地窝子。杨程还学起了当年的一段顺口溜:“地窝子戈壁房,冬天暖,夏天凉,遮太阳,避风沙,土炕上铺着芨芨草,又松又软赛过了钢丝床。”

讲解员的讲述声情并茂,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和游客感慨不断:这是第一代兵团人艰苦创业的见证,这里也蕴含着兵团人的智慧。

丰富业态 打造红色教育新模式

红色旅游如何“圈粉”又“圈心”?关键在于创新表达方式。

“兵团的底色就是红色。要传承红色文化,不能光靠听和看,最好的方法是让参观者亲身体验。”雷蕾告诉记者。

军垦第一连的劳动体验场复原了当年的豆腐房、酿酒房、编织房、木工房、铁工房,展示了当年开荒时适用的部分农具,设置了反映当年开荒场景的“二牛抬杠”“八人拉犁”等体验活动,让党员和游客在实地亲身体验当年艰苦的劳动生活,感受充满激情的创业岁月。

不久前,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水泥产业组织党员干部来到军垦第一连,开展了以“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换上军垦军装,扎上皮带,挎上绣有五角星的书包,戴上军帽,党员干部们步伐整齐,完成5公里徒步,按时到达军垦第一连;拉犁小组9人一组,一人扶犁,8人拉犁,学习老一辈军垦战士肩扛手拉的方式开垦荒地;打铁小组拉风箱,抡大锤,执小锤,在烧、淬、砸中汗流浃背;打土坯小组在指定时间完成22块土块,一块块土坯,饱含汗水,承载希望;用餐时,简单的白菜粉条玉米糊就是对那段过往岁月最接地气的表达……学员们沉浸式体验“军垦战士”的一天,在生产劳作的情景中收获满满。

“通过亲眼所见那些独具特色的老物件,亲耳听到那些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亲身体验老一代军垦战士的拓荒生活,我真正感受到了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深知如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将伟大的兵团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成为推动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青年党员李凯福深有感触地说。

军垦第一连接待的参观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在研学游火热的当下,军垦第一连也推出了内容丰富的“课程表”,以“升一次国旗、站一班岗、聆听一次军垦文化、看一场红色电影、感受一次红色体验”打造不一样的研学游,将兵团精神根植于孩子们心底,让红色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记者注意到,军垦第一连新建的食堂和宿舍也与旧址建筑保持统一面貌,即将投入使用,提升景区接待能力。“我们还将把空置的地窝子打造成文创店、书屋等,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也希望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兵团精神。”雷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