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习惯,介绍自己的时候,往往以“南方人”或“北方人”自称,即使居住在陕西、四川这样的西部地区,也极少称呼自己为西方人。这是为什么呢?

关羽、张辽、徐晃都是关西猛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羽、张辽、徐晃都是关西猛将

其实,以南北作为中国地理与文化习俗的天然划分,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追溯到汉代,那时有一句著名的俗语“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意思是,关中、陇右一带因为民风彪悍,盛产名将和勇士;关东地区文化繁荣,汉代的丞相多是来自关东。。说明,汉代时,人们是以东西来划分地理和文化的。再往前追溯,战国时,秦的对手合称“东方六国”,武王伐纣也是由东向西,都是东西向的对抗。秦汉时期,江南虽然地域辽阔,但只是边陲之地,瘴气丛生,无法与中原腹地相比。甚至到了东晋初年,晋元帝司马睿还说过“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说明那时晋元帝的心中仍然将北方作为全国的中心,江南不过是偏安一隅。

晋元帝司马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元帝司马睿

变化发生在南北朝时期,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使得中原大地沦为征伐之地,五胡乱华,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台,黎民百姓陷于战火之中。中原士族和百姓为了生计纷纷选择离开中原故土,来到相对安定的南方生活,这边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晋朝皇室也依托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随后的两百年间,从东晋到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历代统治者充分开发了南方大地的广阔潜力,南方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与文化上得以与北方并驾齐驱。

陈叔宝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叔宝剧照

到了南朝最后一个皇帝南陈后主陈叔宝时,已经完全定居江南。陈叔宝听说隋朝的军队打过来,自信的说:“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意思是,江南才是正统所在,北齐出兵三次,北周犯境两次,都无功而返,隋朝也不会有收获。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南方的认知已经和司马睿时代大不相同了。

因此,秦汉之后的大一统虽然仍是北方统一南方,但经济中心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种变化一直影响到现在,我们今天习惯上的南北自觉,最初便奠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