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25日下午,由苇草智酷、信息社会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新人机世界:重新定义生命——第七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在北京大庆朗读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耕天下创始人、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张宇主持。

耕天下创始人、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 张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耕天下创始人、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 张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全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晓力,著名诗人、北师大特聘教授、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欧阳江河,著名现代舞艺术家、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后人类艺术家、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岳路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夏可君分别围绕《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看AGI的圣杯之战》《量子男孩与当代性》《打开生命之书,唤醒身体里的千言万语》《生命是一艘忒修斯之船——人工智能时代的诗歌搅拌机》《道即稻:生命技术与稻作文明》等主题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刘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刘晓力

刘晓力由前几日的OpenAI的罢免事件引出了人工智能大实验中的四大AI执念——对齐人类执念、情感意识执念、世界模型执念、具身-通用兼容执念。她表示,“更多的所谓AGI不过是多重幻象下的不同的某种技术实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或者普全的AGI的大目标。所以我们应该是对不同的以通用人工智能为名的技术幻象进行去魅,破除大一统通用的执念,才能使未来的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逐渐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刘教授借鉴生态心理学家、生成认知主义的开创者吉布森的理论和生命之心的生成认知理论,提出了动缘-生成AI(AEAI)的概念。“此‘生成’非彼‘生成’,这个生成是跟人的演化跟自然环境以及行动体之间构成耦合,要在有效生存获得一种可能性,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成的认知和行动的可能性,和AIGC的生成是不同的。”

著名诗人、北师大特聘教授、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欧阳江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诗人、北师大特聘教授、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通过维特根斯坦没有办法在哲学上讨论痛的例子,提出他的观点:机器是有局限性的,它不知道痛,不会死亡。任何生命都有死亡、衰老,衰竭,如果没有这个概念它就没有生命。“语言和意识到了一定的密度之后,会存储,或者把意识表达出来以后投射在硅基的材料生命和意识里面,硅基能不能形成生命,还有我们对于生命怎么定义的?我对生命的定义是不能死的都不叫有生命,活着才是生命。”

提到AI写诗时,欧阳江河认为,你可以写出很多的诗,但是这些诗是算法的产物,算法有一个基础,算法基于数据,数据是从一到十到一百,或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是诗歌的起源很可能假如说都从一起源的话,诗歌经常是反过来走,反其道而行之从一走到零,解决零到一的种种的问题,是无穷的切分、无穷的区分、无穷的划分、无穷的切片,切片里面最后来到一个悖论。按照这种方式悖论就是真理了,根本没有办法前进。在这个无穷无尽的切分里面,出现了一个叫做时间零的东西,这是诗人特别欢迎的东西,时间零是存在的。

著名现代舞艺术家、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 高艳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现代舞艺术家、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 高艳津子

高艳津子赤脚站在讲台之上,分享源自于她的生命体悟,她表示,“赤脚站在生命之上舞蹈,当我光脚的时候,我说话就接近我想说的话。”她认为,“生命是一个整体。生命是一个彼此连接起来的,是一个灵在体,是灵魂的状态,是情感的状态,也是神性的状态。我们在时间里面布局着我们的生命,我们本身在失去一个有机生命的形态,这并不是最可怕的,而是随着更快速的科技的数字化的来临,我们自己已经在更快速地消灭我们的生命感。”高艳津子呼吁大家动起来,那样你就能够感受自己,生命是有觉知的,有感受的,有感情的,是一个当下的存在,每一个当下只要你的灵在时候,这个生命是被享用到的,这个感知的状态是慢慢开放的花,是一棵遇到风的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在《爱的箴言》的音乐声中,高艳津子带着现场的嘉宾和观众一起舞动身体,一起感受生命的激情和生命的原动力。

后人类艺术家、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岳路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类艺术家、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岳路平

岳路平提到,卡门线是人类成为后人类或者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的重要边界线。他以卡门线作为分界线,卡门线上的纠缠点就是忒修斯之船痛苦的部分,一旦脱离了卡门线的束缚就进入到了卡门线的线上或线下。岳路平带来了三首诗,第一首欧阳江河的长诗《凤凰》;第二首是他使用ChatGPT搅拌,“爆改”《凤凰》后所作出的《猎鹰》,赢得包括欧阳江河在内的现场嘉宾及观众的阵阵掌声与笑声;第三首则是提出终极命题,我们能不能在后人类、行星、跨行星社会,重塑六根成为宇宙六根,如果真的可以成为宇宙六根,我们的“缸中之脑”能不能变成保持灵韵的“意根机器”?

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夏可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夏可君

夏可君指出,技术带来了三重危机,即人性或“人道”的危机、气候或“地道”的危机、生物或“天道”的危机。他从道家老子出生的故事引出了生命的三种形态:永恒的诞生、青春的持幼态和不死的生命,又从稻作文明的角度解读了《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野生稻谷的种子被采摘保留的播种,“道生一”中的“一”,乃是“种子”;到驯化其它生物来耕田劳作,“二”乃是人工繁殖的其它生命,即猪牛等动物,为“一生二”;到对人性自身的培植与教化,“二生三”的三,乃是人性自身,或者语言的出现;直到制作其它器具来生产更好的谷物,“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也是要能够可再生性的,可回收循环的,不是武器,而是所谓的生化材料,可以被自然收回的,生物化材质。

同时他也提出了对生命技术的核心思考。道家对于农业文明或稻作文明的整体反思,及其生命技术的本体论区分,是否可以给我们这个工业文明或电子文明,提供某种反思的方法?启发另一种的现代性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主题为“语言、幻象与生命”的圆桌对话中,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担任主持人,作家、前媒体人袁凌,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纪录片导演、艺术家顾桃,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等围绕主题深入探讨。

姜奇平认为,真实就是不死不活的东西,没有死没有活,它的核心是to be or not to be,是或者否;而虚幻并不是空无,而是变幻,所以幻象实际是指变化,在哲学里面叫becoming,就是《周易》的“易”。他强调,人工智能只考虑到真实,但是没有想到人的心灵的灵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自由在什么地方。人们过去对于实实在在的东西特别感兴趣,那个东西叫做物像——看起来是真实但是只不过是物的一种像,比如吃饱、穿暖、有房、有车。但是如果这些东西都具备了,你会发现意义的稀缺,在所有的符号背后以及所表达虚的东西就会显现,就会思考生活到底有没有意义。

袁凌作为写作者,以非虚构为主,他强调要从真实的经验达到虚构。如果用套路语言技术写小说,那种技法都是脱离人类生命的经验,很快就会被AI取代。AI不容易取代的就是原初的生命经验和感受,从真实到看起来很虚的东西之间的桥梁是感受,而不是想象力。你的想象力如果脱离了经验,什么也想象不出来,如果没有人的经验是画不出鬼的,如果没有现在的经验是想不出来的科幻的。所以想象是无效的,可以把它更名为感受力。

顾桃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是自说自话的时代,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和自己的生命有连接。他引用少数民族的一句话,“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到成长都是由父亲的骨头、母亲的肉组成的,没有灵魂,灵魂是在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接受到的环境和属性。”所以,我们在有自己的父亲的骨头和母亲的肉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地爱护自己,管他有什么样的灵魂,说人话,自然有人的灵魂。

刘伟认为,人工智能里面就缺少带有人的故事,人的灵魂和自由,实际上就是一些代码、程序、公式、统计概率。其实很多智能的产品,准确来讲都是自动化,而不是智能化。智能化里面最重要就是不确定性,就是利己的不确定性,而自动化全是确定性。他强调,人类有一个独特的东西,就是“算计”,计算的逆过程就是“算计”,人的整体架构,从系统到还原,从还原到系统,这是算计能力是人和机最大的区别,人有算计能力,而机只有计算能力。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清华美院社会美学研究所学术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清华美院社会美学研究所学术委员
《2050:未来议程》(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50:未来议程》(2023)

随后,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清华美院社会美学研究所学术委员李骏翼发布了由苇草智酷出品的《2050:未来议程》(2023版)。未来议程中归纳了对科技、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需要共同探讨的年度前沿思想议题,并邀请到60位专家学者参与回答,同时也面向广大网友提问,共征集了360个回答,累计近12万字。

会上播放了历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的精彩瞬间以及嘉宾感言。回顾了在过去的七年中,苇草智酷共举办的七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和两次专场(中国台湾阳明山专场和新加坡专场)的点点滴滴。互联网思想者大会不仅凝聚了一批有思想、有见解、有深度的老师和各界朋友,还激发了众多有趣、深刻和富有启迪的讨论。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段永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段永朝

最后,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回应了为什么本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是最后一届。他谈到了两点感受:第一点感受是,互联网时代结束了。今天全世界有50亿网民,中国网民超过10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再讨论互联网可能会漏掉很多东西,会漏掉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苇草智酷的创始合伙人们共同感受到,我们不能再用那样的方式来讨论互联网。今天大家谈重新定义生命,充斥着这样一个概念,没有死哪有生?永生是妖怪。所以在这种意义上,与其我们被动等死,不如自己主动终结它,换回重新定义的权利。

“当我们面对未来世界如此剧变的时候,真正给我们留下的思考空间却如此的狭小,如此的冷漠。”最后他提出,“我们之所以对生命的意义如此的执着,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生命本身,所以,为生命而思考,就是为自己而思考。”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梁春晓、未来智库与FutureLab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副院长李佳、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长田兰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高研院副教授余盛峰、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教授马光悌等一同参与了本届大会。

本届大会由百度、腾讯云支持,搜狐传媒、笔记侠提供媒体合作,百度百家号、搜狐传媒、一刻Talks、bilibili、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近12万人实时在线观看。

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已圆满落下帷幕,让我们共同期待它的涅槃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观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