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中,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并为一传,并称:“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因此,后世也将这五个人,并称为“五子良将”。

比起其他四位来,乐进看起来很“低调”。

他既没有什么代表性战役,也没有留下什么让世人印象深刻的豪言壮举。

所以,很多人不禁质问:乐进,凭什么位列“五子良将”之中?

“五子良将”中的排名靠前者

乐进位列“五子良将”,可一点也不勉强。

“五子良将”,排名确实有先后。不过,乐进属于排名靠前者。

(1)、官职:在世时仅次于于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曹操去世前,于禁为左将军,乐进为右将军,属于“四方将军”之列;张辽为征东将军,属于“四征将军”之列;徐晃为平寇将军,张郃为荡寇将军,属于杂牌将军之列。

当然,曹操去世后,曹丕让张辽进为前将军;徐晃进为右将军(接了已经去世的乐进的班),后来街亭之战后张郃进位征西车骑将军,这些是后话了。

也就是说,五子良将都在世的时候,乐进的官职仅次于于禁,排名第二。

(2)、假节时间:仅次于张辽。

除职位外,假节,也是反映一位将领的重要程度。

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军队都是将领募来的,属于将领的私人财产。

因此,诸将一般互不统属。除曹操外,其他人无权指挥其他将领的军队。

随着战场范围的扩大,曹操无法亲自到各条战线,于是就会有“假节”,即代表曹操统一指挥其所督的众将。

“五子良将”中,张辽于于209年“假节”,是最早的一个;其次就是乐进,于214年假节;再次是于禁,不过他是于216年“假节钺”,也就是既有指挥权,又有执法权;然后依次是218年的徐晃和219年的张郃。

(3)、史书排名。

咱们都知道,《三国志》将一些人并作一传,是有讲究的,而并传中,也是按照先后排名的。

《三国志》中,张(辽)乐与张(郃)徐依序排开。

其中,乐进又仅在张辽之后。

其实,平心而论,于禁如果不是后来出事了,他应当能排名第一。

所以,综合来说,在五子良将中,乐进的排名大约在第二或第三,属于比较靠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还是老问题:凭什么?

资历

乐进,是最早一批跟随曹操的将领。

在曹操开始创业之前,乐进就因胆烈骁勇而被曹操“拔于行伍之间”,成了曹操的帐下吏。

曹操创业,自己与夏侯惇、曹洪去扬州募兵,乐进则奉命回到家乡募兵。

打个不完全恰当的比方,乐进算是曹操集团创业的“合伙人”之一了。

然而,说资历,其实很没有意思,不能服众。

不过,要知道,乐进可不是今天的“窗边族”,他是一直奋战在一线的,一直在出生入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资历老,参与的作战多,立功多,当然就更能往上走了。

何况,乐进的战功,也是掩盖不住的。

高度浓缩,却难掩惊人的赫赫战功

史书对乐进的记载,篇幅很短。其篇幅不但在五子良将中最少,甚至不如李典、臧霸等人。

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表示是“或注记有遗漏”。

然而,即便是高度浓缩的篇幅,也掩盖不主乐进惊人的战功。

1、“先登”第一。

先登陷阵,古代将领体现勇武善战的重要方式,一般属于最骁勇之人。

尤其在重要军事行动中,一次先登,就足以扬名立万了。

而这些对乐进来说呢?

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於雍丘,桥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皆先登有功”

一句“皆先登有功”,高度浓缩了乐进的骁勇和“打头阵”的功绩。

其实,虽然乐进的篇幅很短,但在整本《三国志》中,乐进在重大作战中“先登”的次数是最多的。(典韦“常先登陷阵”,但过于笼统;孙观“常先登”,但打的主要是海寇流贼)

2、斩将达人。

汉末三国,腥风血雨,但大将斩杀大将的却是凤毛麟角。

关羽刺颜良(文丑不是关羽所杀),黄忠斩夏侯渊,因此才弥足珍贵。

而乐进,则斩杀两员大将。

官渡之战,斩杀大将淳于琼;南皮之战,斩杀大将严敬(史书担心我们不熟悉严敬,还特意强调是“大将严敬”)。

其中,阵斩淳于琼,对曹操更是有着决定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曹军袭乌巢,袁绍援军在后。倘若不能及时攻破乌巢,袁绍援军抵达,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下令“贼在后乃白”,孤注一掷!

可以说,成王败寇,决在这一瞬。

而乐进阵斩淳于琼,就是真正帮曹操赢得了这场豪赌!

就重要程度而言,乐进阵斩淳于琼,胜过关羽刺颜良,黄忠杀夏侯渊,应是汉末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阵斩!

先登第一,斩将达人。短短篇幅,掩盖不住乐进的惊人战功。

此外,还有两次较量,需要单独拿出来讨论。

战关羽

赤壁之战前后,曹操以乐进驻襄阳。

刘备入川后,以关羽“董督荆州”。

两位名将之间的较量,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历史,争议很多。

许多朋友不愿按照史书记载来评判,做出了乐进不敌关羽的判断。

然而,这是经不起推敲的推断。

1、后来的“关羽强盛”,与乐进关系不大。

许多朋友、专家认为:刘备、诸葛亮先后率领军队入川后,关羽在荆州的兵力不多。但是,后来关羽强盛,甚至围攻襄樊,说明乐进不敌关羽。

其实,乐进214年就离开了襄阳,而关羽围攻襄樊,是在219年,隔了5年呀。

隔了5个月,你可以说是乐进留了烂摊子,隔了5年···实在赖不到乐进头上呀!

何况,215年,孙权、吕蒙袭南三郡时,东吴也没有“关羽强盛”的说法呀!

2、乐进是正常调走,没有降级。

许多朋友、专家又找出“证据”:乐进被调走后,由襄阳改驻合肥,加上张辽、乐进的兵马也才7000,说明乐进降级了。

其实,汉末三国时期,合肥的重要性,并不在襄阳之下。相反,在关羽北伐前,曹操对合肥的重视程度一直比襄阳高。

乐进,本来就是屯于襄阳,又不是襄阳太守,他移屯合肥,算什么降级呢?

至于兵力···

我们知道,关羽北伐时,曹仁在襄樊也就只有“县(悬)兵数千”。

汉末兵力本就不多,主要兵力要随曹操出征,留下数千兵镇守是常态。

显然,这些朋友应该是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力有所误解,才会认为数千驻兵很少···

所以,要谈论乐进与关羽对决,还是要回到正史上来,正史,既有明示,也有暗示!

1、明示。

乐进击败关羽、苏非;又联合文聘在寻口击败关羽(文聘因此战封侯);又进讨临沮、旌阳,击破刘备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暗示。

原本归附刘备的南郡“诸郡山谷蛮夷”,纷纷向乐进表示归附。

比起后人来,附近的山谷蛮夷,对态势的感知是最敏感的。因为那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甚至身家性命!

他们的去就,最能说明当时的态势。

所以,乐进驻襄阳期间,对关羽是压制的!

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张辽出尽风头,扬名立万。

然而,战后,论功行赏,乐进所得的封赏却是最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公治军,赏罚严明,为何做出这样的安排呢?

这是因为:作为看客,我们都被张辽的神勇表现吸引了,没有从整场战役的角度来看问题。

当时,张辽、乐进、李典,共驻合肥。三将互不统属。

曹操做出的指示是:乐将军守城,张辽李典出战。

注意:这个安排,是对整场战役做出的安排,并不只是指张辽李典出击期间的安排。

当时,三将互不统属,也都是名将。

但是,张辽、乐进的资历、名望更高,李典则稍年轻。

曹操的指示其实就是:乐进主守,张辽主攻。

在战役的一头一尾,张辽出尽风头,先是挫敌锐气,后在追击中险些生擒孙权。

然而,中间过程,则是孙权攻城,曹军守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战役的绝大多数时间,乐进,才是城中曹军的最高指挥官。

既能先登陷阵,又能固若金汤,乐进确实是全面的良将。

遗憾

乐进之所以“存在感”不高,确实是史料记载的缺失。

《三国志》在记载“五子良将”的合传(《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特意表达了遗憾:乐进的事迹,“或注记有遗漏,不及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不仅如此,后来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解,旁征博引,做了大量详实工作,但对《乐进传》则未添一笔···

要知道,裴松之做注,基本上把能收集到的各类书籍记载都引用来了,一些他自己觉得未必靠谱,甚至近乎野史的资料都搞进来了。

这种情况下,对《乐进传》未加一笔,确实十分反常。

是乐进后人除了什么问题,还是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但无论如何,这算是历史上的一个遗憾了。

关于乐进的史料是很不详实的,这是历史的一个遗憾。

但是,尽管如此,从“浓缩”的史料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个骁勇、果敢、短小精悍的良将。

乐进,无愧“五子良将”之名。

他与张辽、关羽等将星一起,点亮了三国历史的璀璨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