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内容:

大约十年前,院里召开青年干警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我旁听了会议,当时不少同事表示,进入法院工作后几乎都在一个部门工作,视野和工作能力都受到局限,希望能够轮岗到其他部门。当时主持会议的院领导听罢稍感为难,表示轮岗固然好,但是每个人各有所长,换到其他岗位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这么多年过去了,法院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了,不仅院、庭长们如此,员额法官甚至法官助理们也是如此,这种轮岗不仅经常化而且制度化了,当初大家的轮岗愿望终于都得到了满足。

但也正如之前那位院领导所担心的那样,轮岗对于每个人也是一种考验。比如我,进入法院工作后就一直在轮岗,民事速裁庭、立案庭、办公室、民事审判庭、家事审判庭,中间还去上级法院借调了一段时间,这些经历让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每到一个新岗位我都是从零开始,运气好会有老同志或者有经验的同事传帮带一下,运气差点真的全靠自己摸索,在综合部门还好,若是因为经验不足工作上出现了失误还“兜”得住,在业务庭轮岗时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出现失误直接损害当事人的权益,有时候这后果真是自己承担不起的。

即便是有同事给你传帮带,这些工作经验也是依赖大家口口相传,而且一个庭为数不多的老同志退休后,时间一长大家对这些传下来的经验也变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贯彻执行难免僵化走样。当时我就想,怎么每个岗位就没有一份书面的工作手册呢,能够让后来者至少有个参照不是。为此还写过、等文章探讨这件事。

不过说来惭愧,我也属于眼高手低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那类人,呼吁了半天,自己也没进行什么总结。尽管每周一更的公众号记录了很多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感悟,勉强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和自己所倡导的工作手册这样的标准相比还相差甚远。

今年院里再次对各民事审判庭工作范围进行了调整,执异案件从其他部门划给了我所在的业务庭,接手后我也和其他同事一样很是头疼,之前完全没审过此类案件,大家分头行动,请教的请教,买书的买书,查案例的查案例,这时候之前审理执异案件的一位法官给我们发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此类案件根据不同案情分别建立了文件,每个文件里有笔录和裁定书的模板,非常便于新手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进入法院工作后第一次能从前任同事手里拿到这么细致到位的工作总结,既惊叹又幸福。

这位同事历来重视总结,之前了解她的书记员告诉我,这位同事在民事审判庭工作期间,几乎审完每个案子都会写审理报告,听得我非常惭愧,我还处在能把案子结出去就好的阶段,有感悟了公众号写一篇,忙起来就这样吧,审理报告?要啥自行车啊......

所以还是要见贤思齐,把掌声送给这些善于总结的人的同时,也鞭策自己努力成为和TA们一样的人。

文章的最后,推销一下橙子的新书,各大平台均有销售,欢迎选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