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凡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道气,立法相传,同宗太上,俱称学士。以道为事,故曰道事。道事有功,故号道士。道士者,以道为事。——《太上太真科经》

“道士”一词始见于战国时期,当时指的是方术士。方术士就是一些被认为知晓大道的人。这些人通过五行、占卜、星相、数学、医学等各种方法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一直到西汉时都还是这个意思。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道教成立后,方术士接受道家思想,全部被归于门下,并统称为道士。

道士信仰道教的宗祖,持守道教的戒条,宣扬道家的思想,并以羽化成仙为终生修行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道士的称谓从隋唐时期开始有男女之别,男的继续被称为道士,级别高的被称为黄冠;女的则被称为女冠,级别高的被称为女真,俗称道姑。

唐朝以后,道士的称呼被重新合用,一般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加上性别;同时也开始称男道士为乾道,女道士为坤道,沿用至今。

道士的头衔及称谓比较繁杂,这一点也和道家有众多流派有关。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的正一教完成了道教的大规模融合,所以后世很多道教学派将他视为道教的祖师,道教比较统一的称谓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

张天师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天师画像

按照道教的传统,对于道士的称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职司性和身份性的称谓,即神前上表奏章疏、祈请祷告时的自称。这一类与所受经书戒箓及所在道阶有关。按照道教的教规,受相当的经书戒箓及相应的道阶后,可以在神前称“臣”。所以这一类自称,近似于世俗臣僚向皇帝上奏疏时的题署,内容须包括爵位官职,道士上章则要写明道阶法号等。

例如,《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说:“道民、贤者、信士、善男子、善女人、行者,皆是道士女冠美前人之称,非是词状控告之限。即法师、大德、尊师、上人,是外属男子美出家之称,亦非启奏表请之且。又如贫道是出家之谦词,弟子是在俗之卑称,复非三宝前所用,此又异三洞弟子法师之称。”其中,所谓“词状控告”、“启奏表请”、“三宝前所用”,都是指神前奏章时规范化、格式化的自称。

另一类则是习惯性和礼仪性的称谓,包括道士的自称与互称、世人对道士的称呼等。

神前奏章时的自称,实际上就是道教的教阶。礼仪性和习惯性的道教称谓,有些也是从教阶制度中变化而来的,变而为礼仪,就成为道教的某种标志。再相因而成习惯,说明这种标志得到了教内外的承认。

站在道教自己的立场上看,各种称谓都有特定的涵义。道教制立称谓名目,实则蕴含了某种宗教追求。

例如:道士。《太上太真科经》云:“凡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道气,立法相传,同宗太上,俱称学士。以道为事,故曰道事。道事有功,故号道士。道士者,以道为事。”

又如:先生。《敷斋威仪经》说:“学士若能弃世累,有远游山水之志,宗极法轮,常坐高座读经,教化愚贤,开度一切学人也。若复清真至德,能通玄妙义者,随行弟子同学,为称某先生。其人钩深致远,才学玄洞,志在大乘,当称玄静先生,或游玄先生,或远游先生,或宣道先生,或畅玄先生。略言其比,不可胜载。须世有其人。学者称夫先生,道士也。”

陕西省华山玉泉院山门前的陈抟老祖睡卧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华山玉泉院山门前的陈抟老祖睡卧像

一.职司性和身份性的称谓

1. 对道士的职司性称谓

道教中会根据道士的修行程度、教理造诣或者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十方丛林中的道士们可以根据彼此在道观中所担任的职务来相互称呼。这里仅就教职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也可称为“住持”。方丈必须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监院:也被称为“当家”或“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监院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步罡踏斗,能够沟通神人、代神宣教,长于祈福消灾、拔度幽魂,可以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知客:负责接待参访者及迎送宾客的道士,须深知事务,通达人情。

2.对道士的身份性称谓

天师:道教当中最高级别的称谓,基本相当于各宗教开山祖师的地位,目前被道教公认的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道士就是张道陵。因此,“天师”这个称谓狭义上专指张道陵或者承嗣这个尊号的他的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北魏的寇谦之,隋朝的焦子顺,唐朝的胡惠超等。

法师:道法高绝的道士,可以授学讲法,为人降福;还能够主持斋仪,度人入道。

炼师:最初指的是修习上清法的道士,后来被用来泛指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炼师的主要成就是炼丹或制药,但必须掌握了比较高明的炼制方法,或者炼出了功效卓越的药品,才能被称为炼师。当然,炼师也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对医理和冶炼有一定的造诣。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被称为祖师,而各派传道的首领则被称为宗师。

真人,指道法精深、境界高超的道士,一般认为他们定然能羽化成仙。有些是朝廷颁赐或追封的,有些是因自身修为高绝而为后世徒众所尊称的。例如,文子、列子、庄子、亢仓子在唐代皆被唐玄宗封为真人,史称“四大真人”。又如,明朝洪武时,正一张宇初天师来朝,洪武帝大喝:“天岂有师乎?改号真人。”自此,天师改称真人。以及,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被后世徒众尊称为张真人。等等。

先生:对学问精深、德高望重的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这一称号一般是朝廷颁赐或追封的。如宋太宗赐陈抟号为“希夷先生”。

张真人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真人画像

二.习惯性和礼仪性的称谓

1.对道士的普通称谓(习惯性称谓)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对道士的普通称谓有道士、道爷、道姑等。其中,“道士”、“道爷”是男女通用的;可以称呼女道士为“道姑”、“女道”等。

有些地方性的称谓习惯,对年长道士,西北地区多称“某爷”,而西南则多称作“某大师”。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期,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道学比较精深之人,或指道士。

黄冠:道士的别称。黄冠原是古时黄帝之衣冠,后世道教因尊黄帝为仙宗,便以“黄冠”称之。当“黄冠”被专门用来称呼男道士时,女道士就被称为“女冠”。

乾道和坤道:道士原不分男女,皆称为道士。但有时为了区别,称男性道士为乾道,女性道士为坤道。

居士:居家修行道法的道士。

说句题外话,俗人经常以“牛鼻子”来贬称道士。据说这是因为道士头上的发髻形状像牛鼻子的缘故。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而去,在他成神以后,青牛也伴其左右成为仙牛。但是青牛成仙之后还是经常要被老子牵着鼻子走,因此一心想成仙的道士也便有了“牛鼻子”的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对道士的尊称(礼仪性称谓)

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最常见的尊称,一般为“道长”,“道长”前可加姓,不分男道士和女道士。这是一种既平常又带有敬意的称谓,一般是对所有道士的称谓,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是单指宫观负责人。

此外,道士也被尊称为真人、羽士、羽客、羽衣、羽人等。

“真人”通常被用来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等,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从这一称谓中也可体会出道家文化富于想象的浪漫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道士如何自称与互称?

“贫道”是道士自称的谦词。学道之人不害怕贫困,唯独把刻苦修道当成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制服心魔,戒除华想绮念。所以道士要自称贫道来时刻警醒自己。另外一种解释是,道士自称“贫道”是因为自己在义理的钻研上还没有深入,理解还没有透彻。当然,这也是一种谦称。

道士们相互之间通常互称道长、道友、道兄等。这些称呼是男女通用的,道教以外的人也可以这样称呼他们。教内年龄相若者,一般互称师兄、道友,不分男女或派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