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科技界的“达沃斯论坛”,云南腾冲凭什么?

又是一年银杏黄

浪漫的金黄与科技的湛蓝

在生机勃勃的边陲小城交融

世界的目光

再次聚焦“极边第一城”——云南腾冲

一年前

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举行

提出“科技达沃斯”的设想

要将腾冲科学家论坛打造成为

科技界的“达沃斯论坛”

选择云南、落户腾冲,凭什么?

今年的论坛有哪些大咖出席?

科技“天团”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云南腾冲

走进腾冲科学家论坛↓↓

缘起西南联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十多年前,抗战烽火中,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至云南,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结束,三校北返,留下师范专业,成为如今的云南师范大学,师生们在校址上树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这块纪念碑也分别在清华、北大和南开都设立了复制纪念碑。

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许智宏和饶子和曾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同一时期内分别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校长。2009年,三位校长一起出席南开大学的“西南联大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并决定每年召开三校校长联席会议,传承西南联大精神。

从校长位置上引退后,三位校长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希望继续发扬西南联大精神,为云南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0年底,三位校长一起来到腾冲调研。他们觉得腾冲气候宜人,海拔高度、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生物多样性等优势特点与达沃斯小镇非常相似,可以学习和借鉴达沃斯举办世界经济论坛的经验,让科学家远离城市的喧嚣,仰望星空、探求真理,来一场科学的思想旅行。

与此同时,如今活跃在科学界的科学家们大部分都曾接受过西南联大走出的师生的教导和培养。八十多年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再次携手,科学家们大规模重聚云南,西南联大精神再次在云南大地上感应和回响。

基于区位优势,腾冲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腾冲再次站在对外开放的“浪尖”,吸引着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团队的入驻。

腾冲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生物资源,2100多种高等植物争奇斗艳,1300多种动物在此繁衍生息。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物种在此被发现,为生物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和实践空间。

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境内有温泉旅游资源80余处,种类齐全,为国内罕见。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腾冲先后建成了多个综合型温泉景区,为温泉的养生医疗及医疗临床研究、温泉医疗开发与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腾冲出手有力

让科学智慧在这里相互激荡

让前瞻性思想在这里相互碰撞

2022年

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

邀请了

包括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56名“两院”院士

1300余名国内外嘉宾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网记者 周灿 陈飞 黄兴能 摄

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

按照“1+10+X”模式

组织1场开幕式暨主旨论坛

设置校长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等

10个平行分论坛

开幕式上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视频致辞

他说,“去年腾冲科学家论坛很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继续观看

打造科技界的“达沃斯论坛”,云南腾冲凭什么?

可谓是大咖云集、群星闪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长期致力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凝聚态物理方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智宏,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细胞培养及其遗传操作、植物生物工程的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原校长。是我国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科学、病原生物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冠状病毒、流感病毒、HIV、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结合分枝杆菌等人类病原体及其重要蛋白的三维结构研究和抗病毒创新药物的研发及相关疫苗的开发。曾获“第里雅斯特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陈嘉庚科学奖”等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振宁,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的华人诺奖得主之一。杨振宁始终认为,他成就的一切基础都来自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6年生活经历,在我的一生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国际公认的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先驱之一

卢煜明院士,是国际公认的液体活检领域全球奠基者,无创产前检测领域的先驱。他于1997年首次发现孕妇血浆中存在胎儿游离DNA,进而研发了唐氏综合征的无创检验方法,成功地将无创产前诊断技术从科学研究层面应用至临床诊断,革命性地改变了现代医院妇产科产前诊疗模式。该技术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应用,每年大约1000万名孕妇受益,卢教授也被誉为“无创产检之父”。

张锋教授,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顶尖科学家,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的先驱之一。2013年,他成功将该技术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的基因编辑。在此后十年里,又取得大量开创性的研究突破,首次将相关技术和系统,应用于 大规模基因筛选和病原体核酸检测等多个方面。他的研究对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分子育种、分子检测等,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自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

提出“科技达沃斯”设想以来

云南正朝着这一方向一步步迈进

成立了专门机构和腾冲科学家论坛中心

将规划建设永久会址、会展中心

一批标志性场所

通过论坛借势、借力、借智

腾冲从科普教育、农业发展、医疗卫生等方面

润物无声地“零距离” 为腾冲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让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腾冲启迪科学家小镇、曲石镇双龙社区等地实施杂交稻山地旱种栽培技术试种320亩

由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与腾冲启迪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拉丝酸奶生产基地已成功落地腾冲启迪科学家小镇并开启运营;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润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腾冲投资建设林下天麻种植项目,目前已在腾冲示范1900余亩,带动全市种植2200余亩

腾冲和顺古镇种下的超级物种“多年生稻”丰收,实现了稻作生产从一年生向多年生的转变,大幅减少了生产成本投入;

2023年,保山市R&D(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跃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完成“三倍增”任务;“怒江下游山地农业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云南省温泉疗法国际联合实验室”“云南省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获省级认定,实现省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参加论坛和系列活动 云南网记者 周灿 陈飞 黄兴能 摄

首次设立并开展了腾冲科学大奖评选,成为首个完全在大陆地区倡设发起、面向国内外评选、单项奖金达1000万元人民币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也是国内首个以边陲城市直接命名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

今年的论坛策划更加注重国际视野、更加融入国家需求、更加服务地方发展。结合“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的工作要求,围绕生命科学与大健康、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设置多个专题论坛和系列活动,为服务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提供载体和抓手。

面向全省重点产业、园区、企业、高校、院所,征集凝练1000余个人才、平台、项目、企业等4类科技入滇行动重大科技合作需求;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策划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0个,金额500亿元以上,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滇转移转化落地。

在丰富多样、百花齐放的论坛活动中,云南通过学术研讨、思想碰撞,进一步扩大科技“朋友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助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目前

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

正如火如荼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论坛以弘扬传承西南联大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旨在聚集大学校长资源,搭建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学术平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智平台,国内外院校联动互促、协同提质、创新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以及服务高等教育发展、科技合作、多元文化交融的综合性平台。

在论坛会议中,多位嘉宾就云南如何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民族医药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全球各地的50位民族医药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民族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大计,围绕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为中国民族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聚焦科技金融创新,围绕科技投融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产业发展等,研讨交流以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金融生态建设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论坛系列活动以“深化科技人文交流 助力澜湄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活动内容包括以“传统医药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传统医药领域学术交流会、以“全球变化下动物迁移与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全球变化下动物迁移与生态保护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专家通过自身研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分类进行探索,共同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驼铃悠扬的岁月正在远去

蜚声世界的科技之路已经启程

立足科学研究的沃土

推动科技创新

云南将从四个方面努力

将致力于实现“科技达沃斯”的设想,打造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世界一流科技领域论坛。

将致力于发挥云南资源优势,为推动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将致力于提供最好的服务,让广大科技人才在云南安心舒心创业。

将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共建共享中共赢发展。

统筹:锁华媛 张正

策划:罗蓉婵 姬祥虎

编辑:代娇阳 曹路遥

资料来源:保山日报、“腾冲科学家论坛”微信公众号、保山新闻网、腾冲新闻网、“科技彩云南”微信公众号、“保山先锋”微信公众号、“保山发布”微信公众号、“腾冲发布”微信公众号、“腾冲文旅”微信公众号、云南发布、云岭先锋、云报客户端、新华网、云南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