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问一个问题,商品会凭空变得廉价吗?
先讲一个故事
首先,我们来讲个故事,有一天心血来潮,我想要学学自己买配件来装一台电脑,网上找了很多装机资料,结果很多“专业”人士告诉我,所有电脑配件都可以买丐版,唯独两样东西不行:一个是主板,另一个是电源。而关于电源怎么选,“专业”的朋友只告诉我:“选全日系电容的电源,耐久度和安全度比较高”。我去电商看了一下报价,发现的确,所有日系电容的PC电源,都将全日系电容放在页面首位,且全日系电容的电源要比国产电容贵几百。
于是我就很好奇,因为印象中,电容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且我国的电容产业在我印象中应该是已初具规模,根据券商数据,中国MLCC市场规模稳步扩张,2021年已占全球总规模的近四成。但在PC电源领域,日系电容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更有趣的是,日系电容主要厂商纷纷在国内设厂,也就是说,很多所谓日系电容,其实是国内生产的。
为什么日系电容的电源价格贵,却广受青睐?而我国作为一个电容制造大国、强国,在电容上根本没有技术短板,还是会被消费者看不起呢?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在销售端。
诚然,国产电容本来有好电容,也有差电容,但对于制造商来说,一台PC电脑的使用寿命大概在5-7年左右,都知道,新电容故障率低,旧电容故障率高,所以大部分国产厂商认为没必要按照10年的标准去制造电容,这也是对于消费者最经济的选择。
而即便某家国产电容厂商说,我要励精图治,生产出10年的电容,但由于消费者对国产电容电源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你堆了料,却很可能依然只能卖出国产的价格。而随着摩尔定律接近极限,近年来PC电脑更新变慢了,很多国产电容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因为对产品质量把控不严格,整个产业链都在为终端销售服务,大家都在追求性价比而非质量提升,从而造成整个行业的声誉受损,这个时候去堆料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就是傻瓜。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temu
当然,我今天要说的不是电容,而是电商。三季度拼多多业绩很好,国内国外都开花,市值超越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商的新龙头。拼多多的繁荣的确可喜可贺,但代价呢?三季度拼多多的海外平台temu的销售额是50亿美金,而更好的消息是,temu在海外应用下载排行榜中,名列榜首,而亚马逊的APP呢?名列24位,可能还要靠后。可你反过来看一个数据,亚马逊三季度核心电商业务销售额约573亿美元。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temu受欢迎,是因为temu销售商品主要是低价商品,且这些商品受益于税收起征点,比如在一些国家,800美元以下的商品进口是免税的,而这部分业务的大头就是temu。而在temu爆火之前,亚马逊之前封杀了很多中国商家,原因是这些商家刷好评,于是很多卖廉价商品的中国商家开始转战到temu上,继续业务。
好的方面,便宜的确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爱好,坏的方面,如果全世界人民都对你的产品有低质印象,认为你的评论是刷出来的,那么未来你即使生产出了高端产品,依然会卖不出好的价格,继而永远停留在全球价值链的底层。这个结果,日系电容和国产电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就很有代表性,我们完全能造,但消费者不相信,而厂家因为消费者不相信,也不愿意去提高产品的品质。
商品会凭空变得廉价吗
拼多多国内电商的成功,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继承了淘宝已经丢掉的一块肥肉。淘宝早期也有草莽时代,最早淘宝是围绕四季青发展起来的,而四季青作为服装批发市场,有各种服装款式,但普遍没有品牌,没有品牌意味着成本低,而很多服装品牌直接给这些服装贴上标牌,就拿到网上当品牌商品卖,便宜,销量也很好,甚至杭州很多线下品牌专卖店一到双十一,就买来大量服装手工贴标。短期结果的确很好,销量和利润大增,但后来阿里就不再投入流量,而是转向去发展天猫,并着重维护天猫店的形象。因为很多消费者对淘宝店有了看法惯性,认为淘宝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集中地,而天猫则是将好的商家强行剥离出来。如今,淘宝店和天猫店的口碑完全是两极分化,因为淘宝店承载了淘宝草莽的历史。
而拼多多呢?拼多多只是接下了淘宝过去已经做坏的生意,商品不会凭空变得廉价,如果要让商品价格低于对手,要么平台自己往里贴钱,要么在商品背后做手脚。当前品牌定价越来越透明,拼多多对于热门商品采用补贴策略,就是将商家佣金的一部分让利给消费者,但也有一部分商品依然是依赖于信息不对称,也就是忽悠消费者。
为何拼多多越来越强势?
而在舆论方面,拼多多如今也越来越强势,原因很简单,如果舆论口碑守不住,信任体系就会崩溃,而低价,实际上门槛很低,未来不排除新电商同样通过更大的优惠力度杀入进来,就像过去拼多多替代淘宝,也会有平台来替代拼多多。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提高商品品质,而提高商品品质就会提高商品价格。从当前电商领域情况看,大多数平台会选择将用户分层,比如天猫和淘宝分开,比如京东自营和第三方分开,一边做品牌,一边做实惠。可这些仅仅是从平台、品牌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让中国制造提高质量?那就要从消费者层面反馈到供给层面。可以通过消费者投诉通道来打通,让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也可以采取数据回收的方式,看看一颗小小的电容,到底能用几年,到底是谁更稳定,这个就要涉及到数据回收。以需求侧倒逼供给侧。但另一方面,电商通过低价低质方式销售商品是否同样需要治理?品牌、技术知识产权、工艺进步等等是否需要加大保护力度,提高侵权成本?我认为,需要。要重塑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体系,就需要严格标准,并彻底执行和落实这些标准,别无他法。(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