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蒙恬这位对国家和民族作出极大贡献的功臣,却不幸死于政治斗争。

历经数千年风吹雨打,如今依然屹立于北方的万里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升华为民族精神和意识。那么,当初长城是谁修建的呢?修建长城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且从头说起。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齐国,统一六国。但是秦始皇还来不及高兴,因为这个初生的帝国,很快就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

匈奴善于骑射,凶悍无比。他们趁中原混战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特别是在秦国统一之战中,他们趁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到秦国首都咸阳的安全。

秦始皇不干了。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率领30万部队攻打匈奴。

这人叫蒙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恬率部与匈奴骑兵在黄河一带进行了交战。令人意外的是,以步兵为主的秦军,竟然轻轻松松地就击败了矫勇善战的匈奴骑兵,将他们赶出了整个河套地区。匈奴骑兵被迫撤退700里,从此不敢南下进犯。

蒙恬赶走了匈奴骑兵后,奉命镇守北疆,保护大秦帝国的北大门。有意思的是,秦始皇还派长子扶苏跟在蒙恬身边。扶苏已被秦始皇内定为继承人。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蒙恬的信任和器重。

在镇守北疆的10多年里,蒙恬还干了一件足以流芳百世的事情——修筑长城,以此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滋扰。这座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所以人们又称为“万里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城不是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长城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其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形成一张严密的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很明显,长城在冷兵器时代所具备的军事效应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巩固了边防,保障了帝国的安全,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其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当然,在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一直到明朝,都陆陆续续修建长城。我们现在所看到保存完好的长城,大部分都是明朝修建的。但是,我们还是不应该忽略蒙恬所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在权臣赵高的扶持下,秦始皇次子胡亥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以捏造的罪名将扶苏赐死。随后,蒙恬因为与扶苏的密切关系,受到牵连,也遭胡亥赐死。

蒙恬对前来赐死的使者说:“我家三代人为秦国出生入死。我统帅有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如果要背叛谁也挡不了。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使者也很无奈地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陛下。”

蒙恬长叹一声,吞药自尽。世上再无威震匈奴700里的一代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