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衡阳保卫战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令人难以忘怀、值得纪念的一场战役。而在这场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的方先觉将军,用他的坚持和智慧书写了一篇令人瞩目的历史篇章。

方先觉将军出生在安徽省萧县,以耿直、严厉著称,人称“方大炮”。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他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的军长。然而,他并非政治家,而是一位忠诚的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方先觉将军参与了常德会战,支援的第十军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伤愈的部队撤离常德,前往衡阳修整。然而,面对日军庞大的兵力,第十军只剩下1.7万人,陷入极度劣势。

在衡阳会战爆发前,方先觉采取了巧妙的防御策略。他将衡阳城外的山包改造成九十度的陡坡,设立特殊的战壕,部署机枪,巧妙地运用地形进行防守。这些举措为第十军的苦苦坚守创造了条件。

在战役的最激烈时期,方先觉的军队以1.7万人之力,坚守了衡阳长达47天。面对极端困难的环境,士兵们吃草根、树皮,喝雪水,仍然奋勇抵抗。这场战斗成为豫湘桂溃败中的一抹亮色,是中国抗战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逐渐占据上风。在战争中,一次日军袭击导致一千多名伤兵惨遭杀害,给方先觉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内心的挣扎中,他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境地。最终,他选择与日军进行谈判,协议放下武器,以换取伤员更好的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决定使得方先觉饱受争议。在被日军俘虏后,为了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他只能表面上配合日本人演戏,但从未真正投降。然而,美国一直在收集他投降的证据,加深了他在后来的困境。

1949年,方先觉随国民党撤退到了台湾。他在台湾过上了相对清闲的生活,但一度面临生计拮据。在1983年,他因心脏病辞世。尽管他在台湾的晚年颇为艰辛,但他的家人始终与他相伴。

晚年,方先觉的儿子方略成为一位富豪,成功经营着全球的生意。然而,他从未踏足过日本,更不使用日系车辆。这或许是他对父亲事迹的一种默默怀念和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先觉将军去世后,曾经参加衡阳战役的日本老兵甚至前往他的墓地祭拜,并将衡阳的土撒在他的墓前。这种表达来自敌军的尊重和哀思,让人深感历史的庄严和战争的悲壮。

在方先觉将军去世前,他嘱咐家人在墓碑上刻上“国民革命军前第十军战士方先觉之墓”十六个大字,彰显了他对衡阳之战的难以释怀。这位抗战英雄用他的坚持和智慧,为中国抗战的历史增光添彩,也留下了令人思索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