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钓翁归来

笔法、字法、章法,这是从微观到宏观,自局部至整体对书之法度的三维考量。 举凡真草篆隶诸体,无不蕴含着阴阳、不均等、不平衡等理念,演绎着紧与松、粗与细、润与燥多种矛盾或对应关系。所以,从广阔背景看,书法之图景就是符号化、抽象化的自然与社会。一幅书法作品再短小,“这一个”之内容与形式,必然展示出书者运用书法元素、符号、技术的综合能力与个性化的审美效果。

从这个意义看,书法之理源于自然之道。书者笔法、笔力,之风格,深刻反映其对汉字、对文学、对社会的认知与解读,也折射出其哲学素养。 从临习古帖到出帖的过程看,摹、临、创,几乎是每一个学书人的三段历程。对照古帖,揣摩古笔雅意,这种与古之贤圣对话的体验,不仅限于学习书法技术,同时,自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慕古典作品的意境、古人的意趣、胸襟。

不唯“徒见成功之美”,尤悟“所致之由”。深研一帖,势必涉猎书者之生平、影响。观摩今人佳作,在养眼逸情之中,培养见贤思齐的品质。因此,书法之学,不仅是伏案之学,更是书海畅遊,积学广才之举。临学巜书谱》,知“六合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 书法学习,最有价值处,是学书之副产品。尽管书之学成率极低,可是,艰难地学习之中,看到与古圣与今贤之差距,会改变固执多年的积弊。书法之差,从一定层面看,也许并不很影响一个或几个阶段的生存生活,但书法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中,有意识、理念上差异,这种短板,导致积非成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拒绝思而进,悟而觉。

孙过庭论书云:“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万象杂存,思想相通。书之道延伸开来,世事概莫例外。书法之道,亦可帮助破解乃至顿悟认知世界上的粗疏与荒谬,起码可以减轻一些人生的草率,让生活多一些从容,多一点优雅吧。 书法之路漫长,五载起步,十年小学。即使从少壮发愤到年老持续修练,一生之光阴仍是局促。今天能比昨天好一些,就值得欣慰了。书者因时而进,总比对岁月挥霍而无所事事强。 书法,乃人生之镜。青春风采,桑榆霞光,可存于尺椟,气清神闲之余陶染其中,不亦乐哉?

2023.11.29于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