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言论体系的真实客户群,就是那些不具备“二代资源传递”条件的普通人。

张雪峰早一些的视频里,面对学金融的咨询,他就明确划分为:家里有关系的/家里没关系的,并申明自己的建议只针对后者。

后来,连线咨询的学生或者家长,都会很“自觉”地说出自己的家庭条件,十个里面有十个在强调:我们是普通家庭。确实,周公子需要咨询张雪峰吗?北极鲶鱼需要咨询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确了这个隐含的前提条件,那么,(不具备二代资源传递条件的普通人)学文科,大概率就是服务业。

以大多数人情绪大于理性的头脑基本盘,明确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比这个事实本身更可怕。

文科专业,从其学科名称的即视感以及必然带来的期待来看,很多人都会以为自己将来是文人墨客或者管理者,类似于“劳心者治人”那一趴,这就是张雪峰所说的“高大上”专业,而他的回应,更聚焦了他言论的针对性,你们的真实前景,基本是“劳力者治于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舆论场”的规则,说出真相的人可能是有罪的,因为他动摇了“使由之”状态下燃料在懵懂状态下的自然归位,秩序总是需要以代价换成果,但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代价”。

张雪峰言论的第二个隐含逻辑,其实是:普通家庭学文科,往往最后走上“言不由衷”这一条道,也就是他表演的“笑一个”。

说一段我在电视台工作的经历吧。

某年,省台三个频道联合集中招聘了11名记者编辑,大多数是应届生,那一年,电视台历史上首次明确“非211毕业生不得报考“的铁律,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在我看来啼笑皆非的事情。

我本科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是外交学院,所以,我的报名表一填,就自然出现一个资质审核问题:外交学院是211吗?结论为“不是”,尽管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实际上比绝大多数综合院校的学科实力要强。

我跟人资通了电话,人资非常真诚地问:外交学院是啥,不是民办的吧?

鉴于这是媒体行业的人资,我只举出了外交学院校友中在传媒行业比较出名的人,譬如黄健翔、芮成钢,人资说,奥,没想到这学校还有点名人。面对这样的人资,我想,国务委员层面的校友,就别提了。

人资给我一个建议,按照本科去报名,如果万一考试成功入职了,再找他完善材料。

话题回到“服务业”和“笑一个”上来。入职之后,带着211光环入职的那11位小伙伴,在试用期结束写的总结中,无一例外谈到的是:新闻理想、仗剑走天涯、社会责任、记者的使命感等。

工作进入状态了,我们才慢慢发现电视台的生存逻辑。调查类新闻往往是要“惹”不少人的,这类新闻也最能提升收视率,然而,收视率如何转化成“收益”呢,最后还是得“笑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一个人或者单位,他想上电视,需要玛尼,他不想上电视,也需要玛尼。一个报道中止或者灭片了,领导层一笑泯恩仇,岂不是笑了一个,至于直接付广告费的,那就是更是需要咱“笑一个”的金主。

有些负面信息的披露,出门之前,得先查查,这家是不是咱赞助商啊?至于那些刚刚主持完义正严辞维权新闻的主持人,在中插广告时段马上笑眯眯为不孕不育和挖掘机学校站台,更证明了,“惹事”只是流量的开始,“笑一个”才是生存的本质。

当一腔热血的小记者成为老记者,他们就更熟练地在这两种逻辑中切换了,受不了这种割裂的,也就走人了,毕竟工资是真不高,服务业嘛,挣钱很寒碜。

当然,电视台当年提高考录要求,是领导真想屏蔽一些关系对用人的干扰,但也架不住,有些学校不错的,人家也有关系,人家其实也不需要张雪峰,他们来了电视台,往往吃不了调查研究的苦,忍不了巨大的人身危险,就会动用关系,跳出“做节目”这个序列,与那些不知外交学院为何的办公室人员为伍了。

这就是我经历过的“服务业”“笑一个”的一段小小履历吧。文科学的不错的小伙伴,十有八九有点傲骨和理想主义,当现状触及到你的正义感,以至于你笑不出来的时候,你还得强颜欢笑,这才是张雪峰最想提醒你的困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