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尼塔Hi-End级蓝光SACD播放机,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好的播放器,也是为数不多能被发烧友认可的播放器,专门搭配我们的高端电视机。如音乐教父刘汉盛,新音响主编赖英智,家电论坛站长吴彤等大咖,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更是被国外众多媒体机构评为“大家期待已久的播放机新王”

这是电影《阿凡达 2 》中,岛礁族蓝精灵首领乘坐飞鱼出战的画面,也是电影中最精彩的镜头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这个场景更加真实,电影中除了出自工业光魔的炸裂特效以外,我们还能用耳朵清楚地听出飞鱼从左至右的飞行过程。

同样的手法,还被用在了直升机出动的桥段。

仿佛两个螺旋桨是擦着我们的头皮从上面掠过。

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影院的全景声效果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景声是通过在不同位置摆放扬声器,配合声学算法,还原出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让电影场景更贴近真实世界。

随着消费级音响的发展,大伙开始把全景声技术搬进家里甚至路上。喇叭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最先出现的家庭影院,刚开始只是 5.1 的 6 声道, 6 个喇叭。紧跟着 7.1 、 7.1.4 开始出现,甚至有了 11.1.8 的布局,加起来一共有 20个喇叭...

因此,有不少影迷认为只要扬声器的数量够多就能实现全景声的效果,而且喇叭越多,效果越好。

但其实,音质表现是许多因素同时决定的,比如录音采样率和位宽、播放采样率和位宽、分频器电路、扬声器品质以及播放场所的声学环境等。

喇叭多对于声音的包围感固然有提升,但想要获得更好的音质其实关键并不在多,而在于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如果你经常听歌就一定会发现,虽然有些音响系统的喇叭很多、功率很足,但听起来的效果还不如一个双声道的头戴耳机高级和真实。

而像是露天演唱会或是音乐节的现场,舞台的喇叭有时候多到能挂满一面墙。就比如草莓音乐节常用的ESS T12 线阵音响系统,就由数个巨大的扬声器单元组成。

像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它们最终的音质,却并没有比交响乐会的音乐厅来得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音乐厅可是没有任何扬声器的。

最近,许多车企又搞起了车内影院。奔驰 EQS 、路特斯 ELETRE 、昊铂 Hyper GT 等车型,都被塞进了多声道的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在车内实现堪比影院的全景声效果,这些车里的喇叭数量少则十几个,多则三十个,可谓武装到牙齿。

这里差友们肯定就要问了,不是说喇叭越多不一定越好吗?咋大伙都用了这么多喇叭呢?脖子哥又搁这胡诌呢!

冤枉,太冤枉了。

你看,街上那广告车,喇叭多吧,功率高吧,但论音质,它哪有音质呢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从多到好,中间还有不少距离。

那么,一个优秀的车载全景声系统应该是怎样的呢?

想要得出结论,我们就得先知道环绕声是如何实现的。

人的耳朵位于头部的左右两侧,当周围有物体发出声音时,其发出的声波会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强度依次被我们听见,也就是存在相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大脑会据此确定声源的具体位置。

全景声技术其实就是反过来,通过制造声波的相位差让人们感觉到四面八方的声音。

拿我们最常见的 5.1 和 7.1 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数字组合中,第一位代表了平面扬声器的数量。5 是指在左前方,右前方,前方中央,左边,右边各放置一个扬声器, 7 则是在左后和右后各增加一个扬声器。

有了它们,我们就能分清声音的左右了。

之后的 1 ,指的则是低音扬声器的数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音炮。它的工作是让声音更有深度,更有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阿凡达 2 》中直升机起飞情节的音频,就会被拆成人声、飞机声、环境声和背景音乐这几个部分。

拆分过后,每个声道都会被传送到对应的扬声器播放。就像交响乐的各个声部同时演奏一样,组合出当前场景的全部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我们就能在紧张的音乐氛围中,清楚地听见直升机从右到左飞过荧幕了。

但想实现更加真实的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效果,喇叭只是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声源在变多之后,声音之间会因为反射变多而相互“打架”,听起来也会变得模糊和混乱。

比如电影里有一个人在左边说话,左边的喇叭也响了,但声音是从右边传来的,就很尴尬。而像家庭影院、车内环境这种空间不大的场景,喇叭数量过多就可能出现声音打架、定位不清甚至是失真的情况,特别是车内空间。为了尽可能展现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的效果, Hyper GT 用上了7.1.4 这一家庭影院的主流声道布局,配置了总计 23 个扬声器,总功率达到了 920 W 。要知道,车载低音单元的直径一般在 6 寸左右, 8 寸也就是 20多厘米的大小已经能与主流家庭影院的配置持平。目前也确实,没有其他中型车在用这么大的低音单元。而 Hyper GT 低音单元推动的空气体积能够达到行业水平的 1.5 倍,也能更好地展现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的声场。当然,我们之前也说过,车载全景声的硬件只是基础,调校才是关键。而我猜,这也是 Hyper 邀请 Gina Alice 参与音响调校的最大原因。嗯... 我能想到的这两种曲风的共同点,或许只有变奏多样和构成复杂了。毕竟,虽然说不上每天开车到家还得故意在车上待一会,每天早晚高峰堵车时,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歌用足够优质的方式陪着自己,多少也能缓解一些心中的疲惫和焦虑。到了那时候,我们会不会希望堵车的时间能更长一些呢...

所以,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影厅在搭建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座椅的材质与布局、墙面的形状和影厅的长宽比例。通过调整声音的反射,避免它们相互干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学工程中有着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车内空间是难度最高且最难出效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车内环境属于“近声场音响”。空间小、听众位置声学不对称、反射面还多。雪上加霜的是,路面噪音、发动机噪音还会影响音质。

很多车都用了 20多个扬声器,但还是不如柏林之声、马克莱文森这种只有十几个喇叭、个位数声道的老牌音响效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车载全景声的功力,更见于系统化的调校与合理的解码逻辑。

难度虽然高,但这几年来,我们确实也能看见越来越多豪华品牌愿意在车载全景声上下功夫。

而 Hyper GT 在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上的表现,或许是这些车里最有性格的一个了。不仅是因为它愣是往轿跑车的空间里塞进了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更是因为它对声音的质感,有着近乎夸张的执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扬声器包括了高音、中音、低音、超低音、头枕扬声器。它们之中,直径 8 寸的低音单元是个较大的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低音恰好,对于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的音质贡献是极大的。更好的低音表现能够带来更下沉的音场,也就更能展现音频的力量感和冲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低音表现应该如何衡量呢?

杜比实验室曾经给出过自己对于低频的标准:一套 5.1 环绕声系统的低频必须能移动 265 立方英寸的空气。是的没错,能够推动的空气越多,则证明低音单元越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一般的低音是让胸腔共振,优秀的低音则是让灵魂共鸣。Hyper GT 很明显,是冲着后者来的。

这个重点,算是被 Hyper GT 抓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是, Hyper GT 在其它扬声器上也挺愿意下本的。就比如它的中音音盆就用上了钕铁硼磁路和凯夫拉音盆, 扬声器的重量更轻、频率范围更宽、弹性也更好。

一般的车载音响都会邀请音响大厂的工程师参与调校, Hyper GT 的选择却是一位名为 Gina Alice 的钢琴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就是钢琴家郎朗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ina Alice 从 7 岁就开始学钢琴,并最终毕业于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学院。

这家学校的王牌专业,就是交响乐和管弦乐。因此,从中走出的知名校友大都是作曲家和指挥家,这类需要把控多个声部、对音乐有整体性理解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汉堡音乐戏剧学院的毕业生,她对多声道有着很深的理解,而作为钢琴家,她也有着很好的音感。

所以理论上来说, Hyper GT 的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系统会更加适合演绎交响乐或是钢琴独奏这类,复杂且宏伟的乐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很有意思的是,根据品牌方的说法,北欧风格的电子舞曲( EDM )才是 Hyper GT 音响的主战场。

难不成... Hyper GT 要做《命运交响曲 Remix》?希望在拿到实车以后,我们能体会到声学工程师在里头花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回来,我自己其实也是个看重车载音响的人。看到 7.1.4 这样成熟且优质的声道配置从影院走进车里,真是发自肺腑的开心。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车载还是影院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都必然会向着更加真实、沉浸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在某一天,我们坐在车里闭上眼睛,就能瞬间穿越到音乐会、演唱会的现场,和渡口、蔡琴,面对面的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