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某路发生交通事故,处理事故的警员发现,事故方竟然是2名身穿警服的未成年,经查证青年并非警员,但谁也没想到2人却意外立了大功!
2023年3月的一天,上海市黄浦公安分局,接到一通报警电话,声称某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万幸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但双方却不依不饶,没有达成私了协议。
没办法,黄浦分局便迅速派出2名警员到达现场进行调解。谁知道,到了现场,2名警员却傻了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一方竟然是自己的“同行”,身穿警服,随身还佩戴着各种警用装备,如果不是神情比较稚嫩,行动看起来有点畏畏缩缩,外人还真以为是警察。
这自然引来黄浦分局警员的注意,便将此事汇报给了指挥中心,在查询“同行”的警号后,发现2人并不是警察,而是未成年人。
有句老话说得好,假的怕真的,两名青年自然也怕,还未等警员询问,自己便交代起了缘由。
原来,两人一直都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但自己年龄小,还在上学,并不可能在这个年纪当上警察。于是2人便萌生出做假警察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们在网上买入了一系列警察所需要的“装备”,其中包括警服、对讲机等,经过一番修整,便佩戴着上街“执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中国法律对未成年的保护,对于2人所犯的事情进行批评教育后,就让其回了家。不过他们的口供,却让警察有了意外的发现。
根据2人所述,警察立马对所购入警察装备的网店展开调查。这不调查还不知道,一调查还真吓一跳。
据悉,开该网店的经营人是张某某,在2017年时就注册了某户外公司以及相应网店,售卖公司生产的各种户外腰带、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由于从事该行业的人士众多,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张某某开始售卖各种定制服务,其中就包含警服等相关装备的制作。
张某某说,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他一般都是自己购买原材料,然后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家进行购买警察相关的标志,徽章等,再通过招聘兼职的方式,雇人进行组装生产。
很显然,这是一条缜密的生产链。不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经过数月的调查取证,警方最终将这一条链路的4名人员抓获。
经过审判,张某某销售腰带2000多根,涉案金额远超100000元,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30000元,上家4人拘役6个月,罚金50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份判决对于张某某还算轻的。因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还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一旦装备用于非法目的,可能会被用于欺诈,犯罪等行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这种行为还是对公信力的一种挑战,毕竟“穿警察”的身份造成不良影响后,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他们可没有明辨真假的能力,只会率先将矛头指向相关单位。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