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通过平利绞股蓝兴强非遗工坊培训和利益联结,我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绞股蓝,并在2016年发动60多户村民,入股注册了平利县熊儿沟绞股蓝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又带徒传艺把绞股蓝茶制作技艺传给年轻一代,大伙儿都说我是新时代绞股蓝致富带头人。”12月17日,家住平利县兴隆镇熊儿沟村的李金柱笑着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平利素有“绞股蓝故乡”的美称,绞股蓝是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绞股蓝产业园已达5万余亩,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绞股蓝兴强非遗工坊”在平利县兴强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建立,工坊占地面积174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84.25平方米,拥有绞股蓝生产基地4800余亩,四条生产线使绞股蓝年产高达300余吨,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非遗就业工坊,2021年入选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8月,绞股蓝茶制作技艺被安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公众参与非遗传承,让非遗转化为富民产业,绞股蓝兴强非遗工坊组织开展绞股蓝非遗工坊职业技能特色培训,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采取实操演练、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整合就业创业政策解读、职业介绍、岗位推荐、创业担保贷款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形成“绞股蓝产业+职业培训+就业创业+非遗传承”联动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深入挖掘了绞股蓝技艺制作生产工艺,自2019年以来非遗工坊面向120余名就业群体,帮助参训人员实现就业增收。在此基础上,工坊坚持将非遗项目和产业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绞股蓝非遗工坊产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绞股蓝非遗工坊,不仅巩固了脱贫成果,还助力了乡村振兴。平利绞股蓝兴强非遗工坊与脱贫户建立订单收购关系,将收购的绞股蓝原料加工后,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再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指导农户种植纹股蓝。从2020年至今工坊累计已与1100户农户签订了500万元的收购协议,覆盖4镇11个村,其中脱贫户257户722人,可保障脱贫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文/方青蕊 图片/来自网络与主题无关)